多因素助力降本 氢能汽车产业处于规模化前夜
上海证券报 2022-08-30 14:05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近年产销量数据

被誉为终极能源的氢能近期备受市场瞩目。近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商业应用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上海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在补贴政策作用下,伴随销量提升和核心部件国产化,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正在下降,氢能汽车产业已经处于规模化的前夜。

氢能汽车销量提升推动成本下降

8月27日,200辆崭新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在位于山东潍坊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完成交接。作为该批新车的生产方代表,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在交接现场表示,潍柴动力要加快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指标,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氢能社会”样板。

氢能汽车的大规模示范应用领域近期可谓利好频传。7月以来,国内多地氢能汽车鼓励政策陆续发布。广东细化了未来三年加快示范城市群建设的规划,在制氢和车辆补贴限制方面都有所突破。北京则在多领域明确了地方补贴的标准和细则,全方位推动氢能产业链的研发和产业化。

8月26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明确提出要做强做专临港氢能产业基金,支持临港新片区氢能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

在政策红利释放的同时,多地调整了氢能汽车规划目标。广东、山东、浙江三地规划2025年推广氢能汽车目标合计达到2.46万辆。北京、上海等地推进了氢能车辆场景推广工作,氢能汽车的应用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拓展。

相对于持续升温的新能源电动车行业,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根据中汽协数据,2019年、2020年、2021年中国市场销售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总数分别为2737辆、1177辆、1586辆,市场规模较小。进入2022年,随着补贴政策的落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销开始加速,1至7月销量为1633辆,同比增长超过130%。

“一辆纯电重卡100万元左右,氢燃料电池重卡补贴后约120万元,目前稍微贵一些。”上汽集团有关人士对记者分析,2022年各地补贴落实后,氢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开始进入良性循环,随着价格的日趋合理,销量随之上升。

“我们预判,氢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规模化,市场总规模到2030年能达100万辆。”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说,为满足不同阶段市场应用需求,氢燃料电池系统将走向轻量化、高集成、长寿命、低成本。

张国强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基本掌握了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随着产销量的增长,整车成本将呈指数级下降。亿华通预计,当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万辆时,发动机成本可降至1000元/千瓦;当市场保有量达到100万辆时,发动机成本可降至200元/千瓦。

膜电极等核心部件加速国产化

在新车销售和成本进入良性循环的同时,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也在提速。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已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等多项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体系。华东、华南及华北地区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集群。

对于已经实现国产化的核心部件水平,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对记者表示,中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跟丰田和巴拉德等公司接近,包括金属板电堆、石墨板电堆在内的几条技术路线都取得了突破,只是在使用寿命等方面尚有差距。

不过,欧阳明高同时表示,中国氢能汽车产业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效率、寿命和成本三大问题,其中现阶段要重点攻关的是实现膜电极的国产化。目前,膜电极还未能实现完全的国产化,尤其是膜材料仍然要从国外进口。

在氢燃料电池系统中,电堆占总成本的比例高达60%,膜电极又占电堆总成本的60%。随着国产化规模的逐步扩大,膜电极在电堆成本中的占比有望从60%降至45%左右。在欧阳明高看来,国产化生产有助于膜电极组件成本降低,继而带动燃料电池成本下降,有利于实现氢燃料电池车的规模化。

据悉,已有多家公司布局膜电极国产化赛道。道氏技术日前表示,公司参股的广东泰极动力的第一条脉冲喷涂膜电极(MEA)产线已投产,第二条狭缝涂布膜电极产线预计在第四季度投产。

加氢站等配套服务有望加强

记者从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现场了解到,长安深蓝、北汽福田、韩国现代和日本丰田等车企带来了新款氢能汽车,会场附近的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加氢站占地6000多平方米,每天24小时运营,可以为这些氢能汽车提供加氢服务。

作为国内加氢站布点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市2022年初已有10座加氢站,接下来的四年内计划再新建64座。不过,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很多地方的加氢站至今依然是空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表示,中国已经在深冷液态氢能储运装备、带压固态储氢装备的设计制造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氢能储运装备可靠性制造等方面仍有不足,是氢能汽车产业发展亟需破解的难题。

在加氢站建设方面,中国石化副总裁凌逸群透露,中国石化规划到2025年建设1000座加氢站,加氢能力达到每年12万吨左右,油氢混合站网络初具规模,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发展。在绿氢炼化领域,中国石化将在现有炼化煤化工制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氢气生产利用的规模,大力发展可再生电力制氢。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氢能加速布局 青年科创团队助力未来能源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4
广州大学教授团队攻克我国膜电极技术难题 氢燃料电池“芯片”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南方日报 2024-08-02
从燃料电池车到多场景 产业链协同促氢能规模化应用
证券时报 2024-06-05
武汉氢能产业有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武汉晚报 2023-12-15
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入提速关键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03
广东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到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
南方日报 2023-11-08
运行成本降10% 氢能重卡突破3000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26
交通先导应用奠定氢能发展产业基础
经济参考报 2023-0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