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两财经 | 用户购买同一套餐价格不同 共享单车被指“大数据杀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11 21:20

同一个共享单车套餐,不同用户在同一时间购买的价格却不同。共享单车涨价引关注后,又被曝“大数据杀熟”。北京青年报记者验证发现,美团单车、哈啰单车和青桔单车都确有此现象。对此,哈啰单车和青桔单车客服回应称,实际价格以个人购买页面为准,美团单车的“价格说明”也显示,优惠券系随机发放,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对于是否常用服务的用户价格会更高,哈啰客服表示:“也可以这样说。”

现象:同一套餐不同用户价格不同 差距可达22元

近日,有媒体报道,不同用户购买共享单车套餐价格不同。8月1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用多部手机多个账号在各平台上搜索发现,美团单车、哈啰单车、青桔单车等平台确有此现象。以美团单车的30天畅骑卡为例,同样定位在北京市的三部手机显示的价格分别为14.8元、8.8元和19.8元;再如90天畅骑卡的价格,三部手机分别显示为49元、36元和58元,其中两者相差达到22元。其他套餐的实际价格也存在一定差别。

哈啰单车和青桔单车同样如此。根据三部手机的显示结果,哈啰单车的30天不限次卡价格分别为16.98元、13.58元和13.97元,青桔单车30天畅骑卡的价格分别为11.5元、12.5元和11.9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部手机中,第三部的用户为使用过三家平台服务的老用户,而在一些情况下,老用户的价格并非最高的。北青报记者在微博上看到,有多名购买过骑行卡套餐的用户晒出自己在美团单车和哈啰单车的购买页面,其30天畅骑卡的价格显示为25元,是北青报记者实验中价格的近两倍。

美团App在三部手机上的展示结果

客服回应:价格以个人页面当天展示为准

8月11日,北青报记者以用户身份咨询了各平台客服。其中,哈啰单车客服多次向记者表示,套餐的实际价格只能以当天个人的购买页面展示结果为准。该客服称,“因用户参加的营销活动会有优惠券自动抵扣,受折扣、使用频次等影响,个别用户购买价格可能会存在微小差异。”不过,“产品平均每次骑行使用价格还是远低于单次骑行付费的。”当被问及“受使用频次影响是否意味着常用的人价格更高”时,该客服回复道,“也可以这样说”。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即使是新人用户,不同新人用户得到的优惠也不同。对此,哈啰客服建议,“可以稍微注意一下哪天比较优惠了再购买。”

此外,青桔单车客服也表示,“畅骑卡和次卡会不定期开展优惠活动,会不定期推送折扣券,不同的折扣和价格可前往购卡页面查看具体价格”。

在美团App的单车骑行卡购买页面下方写有“价格说明”:骑行卡的实时标价,不因表述的差异改变性质,具体成交价格根据不时促销活动或用户使用优惠券等发生变化。对于优惠券的发放规则,其声称:“骑行卡优惠券随机发放,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此外还有新用户专享福利和回归用户专享福利。新用户专享福利针对从未使用过美团单车服务的新用户的。而近28天未使用过美团单车服务的用户,也可以优惠价格购买指定特惠骑行卡。说明中提到,“专享福利仅对符合条件的用户展示,可能会根据时间、地域差异等情况发生调整,请以页面展示价格为准。”

至于哈啰单车和青桔单车的套餐价格说明,其App和小程序并无显示。

美团App单车骑行卡购买页面下方的“价格说明”

到底是不是“大数据杀熟”?专家解读

不少人质疑这些共享单车平台的做法是“大数据杀熟”。今年1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该规定对大数据“杀熟”进行了限制。《规定》指出,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不过,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北青报记者,随机优惠和大数据杀熟是两种机制。随机优惠是比较普遍存在的优惠形式,是合法合规的,只要随机优惠幅度在合理范围内都是为客户带来收益。而大数据杀熟是根据用户数据来区别对待,涉及价格歧视是违规的,是否存在大数据杀熟,需要通过优惠券发放机制来了解,没有数据支持是不能得出绝对结论的,所以需要监管跟进。

互联网独立分析师丁道师建议,要厘清“动态调价”和“大数据杀熟”,盲目地把“动态调价”理解为大数据杀熟,很容易打击到商家经营的积极性,同时也掩护了真正的“大数据杀熟”企业的撤退。不过,丁道师还表示,平台优惠券的发放方式确实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企业需要动态地平衡哪种方式对用户和企业都更有利。他表示,这个问题是可以继续深入讨论的,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那么,美团单车提及的新用户优惠和回归用户优惠能否认定为“大数据杀熟”呢?盘和林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新用户优惠是拉客行为,回归用户优惠是激励用户活跃度的行为。”盘和林说,“这些行为没有根据个人数据来进行价格歧视,非大数据杀熟。”

“消费者对于很多优惠机制是不了解的。”盘和林说,“所以,这类疑似大数据杀熟的行为应该由监管层来跟进监管。因为普通用户并无后台权限,也不可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惠券怎么来,也很难进行横向优惠比较。”

为何这样的事实难以被认定为“大数据杀熟”?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北青报记者:“实践中,像单车月卡一样,它并非溢价,而是打折力度的不同,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是溢价,那就能明显判定为大数据杀熟,但这里它都是有折扣的,只不过是折扣多少不同,所以在法理上就不好去判定是大数据杀熟。在法律上,没有规定去强制商家的优惠折扣,所以会被商家或平台用来抗辩。”

但朱巍认为,这样的行为就是一种“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杀熟最早规定在《电子商务法》中,是根据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对展现的价格也不应该有歧视的规定。像共享单车月卡这几个购买界面显示出来的,它并非是区别于不同的服务,而是根据消费者使用手机或以往消费习惯的不同来推断你的消费层次,通过这种见人下菜碟的方式来给出不同的价格。那么,我觉得这有可能属于大数据杀熟的一种类别。”

文/实习记者 辜晓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十年频涨价 共享单车的商业故事讲通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7-06
往返套票比单程购买贵?人民日报:大数据“杀熟”防不胜防
人民日报 2024-04-15
大数据杀熟疑云 |“杀熟”争议背后:复杂的互联网优惠机制
澎湃新闻 2024-02-07
大数据杀熟疑云|3款手机同时买票差价3倍,是不是杀熟?
澎湃新闻 2024-02-07
大数据“杀熟”不如“捧熟”
经济日报 2024-01-31
大数据杀熟何时告别人人喊打却无可奈何?
工人日报 2024-01-30
北青快评|别让大数据杀熟游走在监管灰色地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5
大数据杀熟现象:App订酒店,黄金会员比普通会员贵211元
法治日报 2024-0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