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担当交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首善答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03 07:00
城市文明提升绝非一日之功,市民素养生成无法一蹴而就。只有按照“立足首善、示范全国”的更高要求,提高创建标准和质量,才能做到整体推进、整体提升;只有强化统筹指导,完善考评、点评和通报机制,才能牵住文明创建的“牛鼻子”;只有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监督、曝光不文明行为,才能提高群众创建满意度;也只有力戒形式主义,才能确保创建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日前印发《首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评选表彰和管理办法》,对首都文明区、首都文明村镇、首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家庭、首都文明校园创建的原则、标准、申报、评选办法进行了细化更新。该管理办法的出台,将为北京更加奋发有为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拉高标杆创典范、持之以恒创佳绩、广泛动员惠民生,用实干担当交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首善答卷”发挥重要作用。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名片;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北京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作为展现蓬勃发展、砥砺奋进中的中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对外代表国家形象,对内寄托人民向往。光荣的传统传承,特殊的职责使命,要求北京必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走在前列。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全体市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支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当前,踏上新时代首都发展新征程,肩负党中央的新要求,承载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面临首都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更需要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为根本任,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凝聚干部群众精神力量,形成文明和谐社会风气,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推动首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文明城区创建难就难在“认真”二字,难就难在细和实上,必须从点滴小事抓起,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有成效。梳理新时代10年北京精神文明创建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从斑马线前文明行车礼让行人的刹车踩一脚,到垃圾桶边自觉分类投放的相互搭把手;从公交站台文明引导员的红旗挥动,到社区周末大扫除的全民参与;从道德模范评选,到“北京榜样”自荐;从“西城大妈”“朝阳群众”,到“石景山老街坊”“怀柔一家人”,北京有序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共治共享文明的氛围更加浓厚,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首都的精神面貌和文明风尚迈入了新阶段。

城市文明提升绝非一日之功,市民素养生成无法一蹴而就。解决创建水平不平衡、宣传发动群众不深入、攻坚克难不彻底、指标理解不到位等短板不足,是精神文明创建面临的突出挑战。只有按照“立足首善、示范全国”的更高要求,提高创建标准和质量,才能做到整体推进、整体提升;只有强化统筹指导,完善考评、点评和通报机制,才能牵住文明创建的“牛鼻子”;只有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监督、曝光不文明行为,才能提高群众创建满意度;也只有力戒形式主义,才能确保创建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新管理办法聚焦提高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建设廉洁高效政务环境、公平正义法治环境、诚信守法市场环境、健康向上人文环境、和谐宜居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社会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等目标的首都文明区标准,意在探索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而首都文明村镇、首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家庭、首都文明校园创建标准也更加细化和具体,为切实抓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参照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只要我们树牢首善文明旗帜,汇聚共建共享合力,切实把“文明指数”转化为市民的“幸福指数”,就一定能够通过文明创建,推动超大型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把北京建设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