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通州法院确定了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目标。经过半年的努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于7月4日正式启用。
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通州法院院本部立案大厅和包括宋庄、张家湾、漷县、马驹桥、台湖在内的五个法庭立案点均已启用,市民可以选择距离最近的立案点办理业务。各立案点对属于通州法院管辖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均可受理,对不属于本法庭审理的案件,在立案后移送相应庭室。网上立案、线上审理,正逐渐成为通州法院的推进方向。
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家门口就近立案
诉讼服务大厅、网上VR诉讼服务中心、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通州法院副院长张朝阳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通州法院的立体化智慧诉讼服务体系已经初具规模。诉讼服务大厅主要分为登记分流区、诉讼服务区、立案服务区、12368诉讼服务热线、电子卷宗生成中心、普法宣传区、便民服务区和数据转换中心8大功能区域。
立案庭庭长刘梅介绍,2022年,通州法院聚焦群众立案路途远、交通不便等难题,推动立案工作下沉,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力争让群众矛盾纠纷不出辖区。2022年1月26日,宋庄、张家湾、漷县、马驹桥、台湖5个法庭立案点正式开始立案工作。
原先,各乡镇群众需要办理立案业务,只能到立案大厅,往返奔波。例如,居住在通州最南端小甸屯村的人需要立案,乘坐两小时公交车,单程需要约40公里。立案工作下沉后,各乡镇群众可以就近到居住区域附近的法庭立案,避免奔波之苦。
为确保立案窗口发挥实效,通州法院采取多种措施:
一是加强立案点软硬件力量。指派立案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干警负责法庭立案工作,接待群众,讲解立案流程,办理扫描登记。
二是打造无差别立案模式,辖区群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院本部立案大厅和五个立案点就近办理现场立案业务。各立案点对属于通州法院主管和管辖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均可受理,对不属于本法庭审理的案件,在立案后移送相应庭室。例如,居住在宋庄镇的群众可以在宋庄人民法庭立案,也可以在院本部立案大厅立案,还可以在其他人民法庭立案。
三是开辟多渠道、多平台立案途径。在充分保障现场立案的同时,引导协助当事人采用网上立案、邮寄立案等方式,提交起诉材料。对于当事人因年老体弱、身体健康等原因无法到法庭办理立案手续的,积极开展上门立案、巡回立案,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2022年3月,张家湾法庭立案点工作人员赴何各庄村、施园村、北大化村等地,开展巡回立案、巡回解纷,3日内共为50余名群众提供了诉讼服务。2022年4月,立案庭畅通绿色通道,为14名农民工快速办理立案手续,并指导办理缓交诉讼费手续,传递了司法温度。
四是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诉讼服务。通州法院将诉前调解、立案、诉讼服务和速裁工作一并下沉各法庭,为各派出法庭配备16名速裁法官、23名人民调解员,配齐审判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参与多元调解、立案、开庭等诉讼活动。
构建立体化全方位诉讼格局 网上诉讼服务VR实景呈现
立案庭员额法官王宝荣介绍,通州法院立足诉讼服务对外服务群众,对内辅助审执工作的功能定位,构建立体化、全方位智慧诉讼服务体系。
立体化、全方位智慧诉讼服务体系诉讼服务格局包括诉讼服务渠道分布与诉讼服务内容体系两个层面。诉讼服务渠道包括诉讼服务大厅、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以及各人民法院诉讼服务点、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厅网线巡”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面覆盖辖区乡镇、街道,形成立体化诉讼服务格局。
无论是现场诉讼服务大厅还是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均可实现从法律咨询到立案,从联系法官到送达文书的全过程诉讼服务。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一号通办”,通过在诉讼服务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在立案、审判、执行环节向当事人发送《诉讼服务告知书》等方式,提高热线知晓度,全力打造12368热线联系法官主渠道,引导当事人办理诉讼服务事项。
网上诉讼服务中心采取VR实景呈现方式,实现语音介绍、文字说明、视频引导的全方位智能集合,让群众身临其境感受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法院还依托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推进无纸化办案。目前,无纸化审理案由增加至68个,预计全年无纸化审理案件将超过8000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倪家宁
校对/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