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不到十年时间里,延安美术创作与国运、与时代、与人民紧密相连,涌现出了一批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对新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部延安美术史,就是一部鲜活而生动的党史和革命史。《艺术为人民:延安美术史》以全景的视角,呈现了一幅延安美术创作的瑰丽画卷。
《艺术为人民:延安美术史》 韩劲松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六章,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和方法论,对延安美术的发端,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的美术教育,民族化、大众化的美术运动,延安美术思想的争论等一系列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特别是对延安美术的历史内涵、体系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动因进行了充分的探讨,这不仅是对中国革命美术的阶段性总结,更对当今和今后社会主义美术发展之路提供了启示。书中还展示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献和图片,还原了延安美术历史的真实情境,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浓厚的时代气息。
延安美术,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指向,即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至1945年抗战胜利这期间发生在延安及陕甘宁边区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美术的总称。延安美术是在历经长征到达延安的苏区文艺工作者、上海左翼木刻家以及全国各地来延安的美术青年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发展形成自身特色的。本书讲述的延安美术,就是这个时期和地域中的美术创作活动。
延安美术的发展历程,与鲁艺紧密相连。延安时期的美术工作者,绝大多数来自这所学校美术系的老师和学员。而鲁艺的建设和发展,也经历过摸索、“正规化”和整风不同的时期,可无论在哪个时期,鲁艺美术专业的师生们,总是将理论教学和深入生活的美术创作紧密相连。当时的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师生们自己挖窑洞、建校舍、做教具,在延河洗漱、露天上课、室外作画,还上山开荒解决生存问题。鲁艺办学与发展,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其教学时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都进行过探讨。1942年5月30日,即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不久,毛泽东同志专门在鲁艺发表演讲,号召师生们向劳动人民学习,站在工农兵这一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文艺工作者。鲁艺美术系在7年多的办学时间里,培养学员147人,这批师生后来在解放战争中大都成为文化宣传的骨干力量,后来也为发展和繁荣新中国社会主义美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术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根本问题就是为谁创作、创作什么、如何创作。1942年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延安美术的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美术工作者也清楚深入生活的重要性,但是在群众中他们时常被当成客人看待,并没有完全和群众打成一片。另外,美术工作者对当时西方流行的一些表现技法也有“追随”,对美术的功能、美术的社会作用等,存在多样化看法和争论。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延安美术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术工作者明确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文艺新方向。美术工作者深入到工厂、农村和部队,参加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会活动,思想和感情发生新变化,不仅拓宽了创作体裁,对新美术创作需要运用民族、民间形式的重要性也加深了认识。美术工作者在创作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改进自己的作品,吸取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美术的艺术精髓,借鉴西方美术科学的写实手法,使得美术真正走进工农大众之中。同时,美术工作者也意识到,开展美术普及工作不仅是为了满足当时边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关乎艺术本身的发展和提高。
延安美术创作中,版画一直都是精彩之笔,涌现出江丰、古元、彦涵、胡一川、石鲁、萧肃、张望、计桂森、王式廓、沃渣、力群等一批优秀的美术工作者。他们的创作关注现实生活,展现身边正在发生的历史。如彦涵的《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根据其在太行山参加反扫荡战斗的经历创作,作品有力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战斗热情和抗战必胜的信心。再如1943年秋,古元跟随延安文艺界到南泥湾部队慰问,他看到部队创办的工厂,士兵一边训练一边劳动,练兵场上堆放着秋收的果实,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随即创作了两幅木刻版画《南泥湾驻军秋收图》《八路军习文练武》。而他的版画《减租会》,其主题的时代内涵和艺术形式的民族气派,长期以来被作为延安木刻创作中践行“讲话”精神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美术创作充分汲取民间艺术养分,在新年画创作中表现明显。传统的中国年画,取材于各地的岁时风俗,和农业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新年画创作,无论是技法、主题,还是表达的内容,都让人耳目一新,如戚单的《读了书又能写又能算》、古元的《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张晓非的《人兴财旺》《识一千字》、江丰的《念书好》等,都是新年画代表作。这些年画表现当时的新生活风俗,设色鲜而不艳,有健康朴素之美。这些年画投放市场后,深受百姓欢迎,经常一售而空。
此外,延安时期的漫画创作也非常活跃,张仃、华君武、张谔、蔡若虹等人的作品,针砭时弊,影响颇大。图文叙事结合的连环画创作,也受到空前重视,如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模范乡村教师刘宝堂》、古元的《新旧光景》等,当时广为传阅。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为了人民。延安美术是一本“大书”,是艺术之书,也是思想之书。延安美术改写了中国美术的传统,开启了美术为人民服务的新时代。美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参与推动了实际的社会变革,美术工作者与群众结合,将自己的艺术创作融汇于革命斗争、社会改造的事业中,美术工作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思想感情和立场的转变,从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主观世界。延安美术在民族化和大众化方面的成功探索,为解决困扰中国美术“古今中西”如何选择的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探索出一条从民族、民间通往现代的艺术新生之路——这道路从延安走向新中国,一直走向未来。
文/陈华文 李冰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贺梦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