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 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幅密度全国第一
西安晚报 2022-05-23 08:05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记者从陕西省、西安市生态环境部门获悉,陕西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陕西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增幅密度全国第一。

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

5月22日上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记者获悉,经过不懈努力,陕西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重点保护物种的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秦岭(陕西段)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到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的345只,增幅、密度、DNA调查获取率均为全国第一。

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朱鹮在汉中市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后,经过40年保护,陕西朱鹮种群数量已由7只发展到现在的5300多只,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陕西延安子午岭林区发现国内数量最大和密度最高的华北豹种群,约110只。金丝猴、羚牛种群均突破5000只。

红豆杉、珙桐、独叶草、华山新麦草、太白红杉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野生蕙兰种群分布扩大到秦岭北麓,陕西羽叶报春时隔多年重新发现,在秦岭海拔2700米以下的区域首次发现有优异生态环境“天然指示器”之称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独叶草。

野生动物栖息地不断扩大

陕西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廊道等措施,让大熊猫分布范围不断北扩西移,栖息地面积扩大到3600平方公里。

朱鹮栖息地面积由发现时的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逐步向历史分布地恢复。

今年4月,延安市富县葫芦河流域发现朱鹮,栖息地范围向北又扩展了160多公里。羚牛栖息地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金丝猴栖息地面积扩大到4000多平方公里。

通过深入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陕西组织开展打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全省自然保护地内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监测数据表明,全省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市、区)面积占全省45.88%,较2016年增加20个百分点。秦岭陕西段生态状况评价等级为“优”“优良”等级面积首次超过96%。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陕西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监管。今年将结合陕西省“绿盾2022”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实施好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切实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做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管理;加快推进秦岭区域、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工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摸清我省生物物种资源底数及分布,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5月21日上午,在第29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陕西自然博物馆和陕西省环保志愿者联合会承办的童心齐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绘画活动在陕西自然博物馆举办。

文/高乐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增至近1900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5
从濒临灭绝到种群壮大 朱鹮野化放飞十年迈过三道“难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27
秦岭108国道大熊猫廊道栖息地野外调查完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22
全球朱鹮种群数量超9000只
央视新闻 2022-12-06
秦岭生物多样性实现恢复性增长
西安晚报 2022-11-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