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历时4年后将逐步从试点转向常规,也是建设并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多位机构人士、专家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设立,对于我国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等,都具有长远和积极的意义。
有基金经理预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或为资本市场带来18~20万亿元的增量资金。
中低收入群体受惠
华夏基金首席养老财富官孙博表示,个人养老金是五险一金中“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国家通过所得税优惠,鼓励大家进行自我养老储备的一种手段。与目前的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政策类似,不同的是,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省下来的钱可以随时使用,但是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的钱,则要积攒在专门的账户,用于养老。
中欧基金表示,从定位来看,个人养老金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温饱的第一支柱和依托雇主进行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不同,主要定位于个人补充养老。从重要性来看,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们亟待通过个人养老金来为我国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减负”,从而实现养老保障体系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记者表示,《意见》是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的第一个文件,尽管还是一个粗略架构,但它为后续个人养老金实施条例或者是细则制定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该文件至少有四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个人养老金参与资格和覆盖范围,第一次明确了我们个人养老金参加对象,覆盖了中国境内的全体劳动者。这是制度的统一,也是制度的公平。
第二个亮点,在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上,充分体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低门槛,低成本和普惠性。文件规定个人养老金的缴费方式可以按年缴费、按季度缴费、按月缴费。但全年缴费上限不能超过一万二。
缴费标准不高,意味着个人养老金是专门针对中低收入人群制定的,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目标人群并不是高收入者,或者拥有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群体,所以具有很好的制度普惠性。
第三个亮点,在于个人养老金的提取时间和税收优惠政策。文件明确个人养老金必须要退休提取,不允许提前提取。
“当然除死亡、残疾和移民出国例外,这三种情况才能够提前提取。”董登新对记者说,“正是因为这样严格规定提取的时间,个人养老金账户才有资格享受个税递延政策优惠。这也是我们文件第一次为个人养老金产品规定统一提取时间和个税优惠政策。”
加快发展第三支柱
如果以美国为例,会发现第二、第三支柱在整个养老体系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邮储银行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丽娜在2021年9月一次会议中总结了美国养老体系的几个突出的特征:其三个支柱的比例为1:6:3。
“大家耳熟能详的401K、403B这些产品的账户,已经达到16万亿美元,这些数据囊括在第二支柱里;而美国第三支柱下的账户规模近十年异军突起,达到了8万亿美元。”刘丽娜说道。
第一支柱在美国整个养老金体系的占比越来越小。
如果将时间维度拉长,会发现为应对养老问题,国家很早就开始印发鼓励发展养老二、三支柱的相关文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上述会议中公开表示,中央最近一年半的所有政策动态指向两个关键词,一是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第二个是建立多支柱养老金体系,也就是发展第二、第三支柱。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020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2021年1月,中办、国办又提出“提高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权益投资比例,开展长周期考核”;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发展多层、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2021年两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长期增量资金规模可期
董登新表示,《意见》第四个亮点,在于针对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设置,以及投资托管做了明确的规定。
个人账户是一人一户,独立设定、统一编号,个人账户的开户,既可以在银行也可以在其他金融机构。个人账户的缴费,由个人完全自主承担,个人账户要求封闭积累,不能够随便提取,同时个人账户的托管指定为商业银行,个人账户的投资标的可以是金融机构研发的所有养老目标的金融产品。
“如果个人养老金制度,能够得以落实,做实做大,我们可以想象14亿人口的个人养老金规模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由于他们是长期投资,封闭积累,这样的一个资金,将会以权益类投资为主,也会成为我们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庞大的个人养老金资产将会为我们资本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来源,也为我们未来市场的慢牛和长牛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董登新对记者说道。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同样看好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后,可为资本市场带来长期资金。
李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长期来看,个人养老金发展有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相比于一、二支柱的养老基金更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长期资金。在财税政策的激励下,未来会有更多个人储蓄资金注入个人养老金账户,一方面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补充长期稳定的养老资金;另一方面,此部分穿越周期的长期投资相比于短期投资,更能够引导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银华养老目标基金基金经理熊侃则算了一笔账,他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在税收优惠政策下鼓励个人进行长期、持续的储蓄、银行理财、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投资,具有政策支持和个人刚需的双重特质。
“我们认为会引导当前这几种理财产品中的资金向个人养老金账户迁徙。” 熊侃说道。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末,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产品合计超过70万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9万亿,养老金储备空间高达160万亿元,即使剔除部分重复口径,也将在150万亿以上。
熊侃计算,假设其中10%~20%转入个人养老金账户,则有望给养老金市场带来15~30万亿量级的规模。从市场增量资金的角度看,则主要来自储蓄部分的转化,个人养老金相较于储蓄收益率可能获得更高收益,预计转化率有望超过20%,则可为养老金市场带来18~20万亿元的增量资金。
另外一名养老基金经理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道:“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个税改革后我国个税缴纳人数约6512万人,极端情况下假设所有人均顶格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则每年可以为市场带来7814.4亿元增量资金。若参与个税缴纳的人中有30%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也会为市场带来每年约2344亿元的增量资金。”
事实上,过去20多年,基金行业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历史悠久。华夏基金对记者表示,目前已经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的养老金资产中,包括全国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及部分基本养老金,其中约60%由基金公司投资管理。
包括中欧基金、银华基金、华夏基金在内的一批公募机构们也先后推出了相应的养老产品。
孙博对记者表示,养老金融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保障型,一类是投资型。
商业养老保险更突出风险保障功能,银行理财也以稳健保值为主。
而公募基金则突出长期投资增值,因为个人养老金积累的时间长达几十年,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所以公募基金更符合投资需求。
“从美国来看,他们的个人养老金13.9万亿美元的规模当中,90%投向了公募基金和股票,投向商业保险和银行储蓄的比例合计不到10%。所以如果是距离退休没有几年的朋友们,可以选择保险或者理财,但是离退休还有十几二十年的人来说,比如我,还是应该选择投资属性更强的公募基金。” 孙博说道。
不过李湛也表示,《意见》当前对个人养老金账户和股市的增量资金提振有限。
他解释道,我国针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以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为载体。税收优惠使得养老基金能够得到比单纯养老金储蓄更多的缴税减免回报。当前的税收方式对高收入群体较有吸引力,而中低收入群体边际税率过低,纳入征税范围的收入部分过少,投资商业养老保险的动力不足。
“因此总体看,短期能够提升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增量规模有限,预计对于资本市场的增量资金提振有限,在未来三五年内的发展依政策支持力度而定。” 李湛说道。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