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坚持动态清零,4月14日本土病例出院543例,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8070例。上海疫情仍在高位运行,为何必须坚持动态清零不放松?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疫情,如何做到“四应四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方秉华。
解放·上观: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球已两年多,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染病,为何我国要强调“动态清零”?
方秉华:人类对传染病的认知是一个历时数百年的过程。从历史经验来看,传染病防治主要有三个手段: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就意味着,传染病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过去多种传染病防治经验可见,一旦传播开来,人群中或多或少会易感。2022年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新冠疫情,易感人群非常广泛,我们从临床看到,从新生儿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是易感人群。新冠疫情采取动态清零,也是基于易感人群广泛的考虑。
解放·上观:奥密克戎变异株作为新型病毒的特点,是否也决定了需要“动态清零”措施来防控?
方秉华: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已有两年多时间,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易感人群可见,全年龄段不分种族,都会易感。此外,变异株有相当比例的免疫逃逸,注射疫苗后感染者可以减少重症比例,但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不感染。
坚持“动态清零”,就是要让易感人群少感染或者不感染,这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传染病的防治主要是控制传染源,也即尽早发现感染者;阻断传播途径,也即尽力救治感染者;保护易感人群,也即坚持“三件套、五还要”。我们坚持动态清零,最根本的含义其实就是发现感染者、救治感染者。
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传播,RO传播值已从2-3上升至10,通过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公式,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应该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识,这是毋庸置疑没有争论的。而动态清零,就是传染病防治共识的专业术语社会表达。
解放·上观:上海此次本土疫情持续高位运行,“动态清零”为何会备受关注?
方秉华:上海在历史上有过传染病防治的成功经验。1988年甲肝大流行时,发现黄疸,要去肝病门诊筛查,一旦确诊进行隔离,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就是“动态清零”。
奥密克戎变异株此次来势汹汹,动态清零显得关注度特别高,事实上抗疫两年多来,上海对于不同阶段的不同措施处置、手势,包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等,都是动态清零不同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的是,此前本土病例相对较少,这次有相当多的本土病例,动态清零概念也让大家备受关注。
解放·上观:针对新冠病毒,我国采用动态清零防控,是否与国情也有很大关系?
方秉华:是的。我国最典型的国情就是人口基数大、这意味着易感人群多。如果不采取动态清零,RO值如此之高,一代代传播下去,涉及的医疗资源和社会感受度都会很负面。这里所提及的资源不仅仅是医疗资源,还有社会生产力的降低、人心恐慌、社会秩序的不自然等。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最大限度保护易感人群,尽早恢复社会秩序,暂时的停摆为的是更长远的经济活动。
而从全国防控来看,各地也有一定规模的本土病例反弹,坚持动态清零,确实可以帮助社会尽快恢复到应有状态,其他城市地区的做法已有一定借鉴。
解放·上观:动态清零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所有市民在这一过程中该做什么?
方秉华:上海已有两年多的抗疫经验,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也在持续更新,不断深刻,这样的认知我相信以后对其他新发传染病防治也有非常大的启示和共识。
在这场疫情之中,所有市民都是亲历者、也是参与者,坚持动态清零不仅涵盖医生护士竭尽全力救治,普通市民配合做好筛查、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流动、一旦感染进入收治点接受救治、尽快恢复健康等,这也是从不同角度参与到社会面动态清零过程中,同样为抗疫添了一份力量。
最后我想说,上海很少经历这样的过程,疫情以来城市在传染病防治中不断积累经验,未来相信上海应对传染病防治时将会更睿智、更从容。
编辑/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