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31日在京揭晓,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入选。
皮洛遗址发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郑家湖墓地出土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这10个项目,是经过初评、终评等环节,从全国32个参评考古项目中脱颖而出的。
它们为何重要?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皮洛遗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平均海拔超过3750米。
在该遗址发现的手斧、薄刃斧等遗物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
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基本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
鸡叫城遗址地处洞庭湖西北的澧阳平原。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屈家岭文化大型木构建筑,揭露出体量巨大的谷糠堆积,发现石家河文化时期水稻田。
海量稻谷糠壳和稻田、稻田片区的发现,为理解稻作农业视野下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的途径与方式提供了重要资料。
岗上遗址时代以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为主,也有部分东周、汉代遗存。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5000年前后)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形成的关键节点。
岗上遗址的发掘,对于个体聚落形态研究和区域聚落形态研究的结合,进而考察其背后的社会组织结构及变迁意义重大,为海岱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
考古工作者发现“祭祀坑”6座、灰坑78座、灰沟55条、柱洞341个、房址4座、墓葬2座,初步摸清了祭祀区的分布范围和内部布局。6座“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2000余件,部分文物的造型和纹饰前所未见。
这些新发现的前所未见的遗迹和文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同时,一些文物还进一步实证和阐释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本认识。
考古专家在郑家湖墓地发掘了一批重要文物,包括珍贵的文字材料、罕见的葬具木板画、精美的秦文化漆器等。其中一件木觚全文约700字,为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中华第一长文觚”,其形制罕见,内涵丰富,学术价值重大。
郑家湖墓地的考古发现生动展示了秦文化与楚文化逐渐融合、统一于汉文化并汇入中华文明的历史过程。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可以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霸陵的双重陵园、帝陵居中、象征官署机构的外藏坑围绕帝陵布局等,均为西汉帝陵中最早出现,表明了皇帝独尊、中央集权的西汉帝国政治理念的初步确立。
江村大墓的南陵外藏坑发现的带有草原风格的金银器,是先秦两汉时期农牧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直接证据。
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
该墓群的发现使我们能够从文字和实物层面,生动揭示吐谷浑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并从中窥见归唐吐谷浑人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无人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
发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国内首次对唐代烽燧遗址进行的主动性考古发掘。这里的考古成果为边塞军事建置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对深化唐代镇防体系、边疆治理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乡凤阳兴建的都城。城址由三重城垣构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
明中都前朝区宫殿的形态因史料记载不详而一直成谜,2015年至2021年的发掘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的布局,解决了40余年来的猜测和争论,极大地推进了明中都的认识和研究。
记者/施雨岑、徐壮
图片/素材由中国文物报社提供
出品/新华社国内部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