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街口派出所辖区近2.6平方公里,聚集了27幢超高层楼宇、8000余家单位和1400余家沿街店铺,日均人流量约30万人次,是南京主城区最繁华、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如何以民警52人、警辅91名的有限警力,切实担负起守护“中华第一商圈”和13万常住人口平安幸福的重任?新街口派出所作为全市首创的“智慧警局”,依托综合指挥室,以智谋治,用“最强大脑”守护一方平安。
“最强大脑”精准制导,“智慧打防”守护平安
今年9月,家住鱼市街的张阿姨正准备把10多万元养老金全都投进“炒股大师”推荐的理财产品,这时,门外响起社区民警小邹的敲门声。
张阿姨打开门,兴奋地向小邹炫耀自己的投资本领,小邹引导张阿姨讲述和“炒股大师”认识、聊天、“取经”的全过程,很快确定这是一个“杀猪盘”。小邹列举了多起类似的通讯诈骗案例,并分析与“炒股大师”的共同之处,张阿姨这才恍然大悟,“如果不是你及时赶到,我就要落入陷阱了。”
小邹及时上门、成功劝阻的背后,是新街口派出所的智慧“核芯”——综合指挥室在背后高效统筹、不断创新的结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新街口派出所探索建成全市首家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以智能指挥调度、AR云防平台、智慧分析师等为载体,将辖区246路联网监控、70路人脸识别监控、200部安新联盟电台、9路移动图像等全面汇入,实现派出所与交管、城管、应急等力量的一键点调、一呼百应,构筑起一个集成化、扁平化、智能化的“智慧打防”模式,大幅提升派出所打击犯罪能级。
新街口派出所副所长陈爱桂介绍,以前,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需要核查信息,只能打电话给同事或值班室,请对方帮忙查询。如今,综合指挥室就是民警后方坚实的堡垒,24小时提供各种数据支撑;又像是“最强大脑”,民警还没有到现场,指挥室系统就已经根据现场情况预先研判,主动提供给出警民警相应资料,甚至通知城管、工商等部门共同去处理。
大胆改革创新,大数据赋能治安管理
“最强大脑”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在复杂的数据中找寻规律,并将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运用于日常治安管理中。针对近几年通讯诈骗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等特点,新街口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用大数据算法,对近两年辖区内所有通讯诈骗案件进行梳理分析,为诈骗手段、易受害人群“精准画像”。
“老年人易被保健品诈骗,青年人容易落入刷单骗局陷阱,大龄单身女青年则是打着感情幌子的‘杀猪盘’最佳目标。”陈爱桂说,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新街口派出所分析梳理出500多名“高风险人群”,民警一一上门走访,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反诈宣传。
今年以来,新街口派出所通过数据“跑路”和民警“跑腿”结合的创新打法,成功劝阻700余人次被骗,帮助群众避免了4000余万元损失。
不仅在反诈方面显身手,小区日常管理有了“最强大脑”加持后,也愈加智能。今年8月的一天,独住在新街口某小区的李老太太因脑中风,腿部无力摔倒在地,76岁的李老太太逐渐陷入了昏迷。正在这时,新街口派出所民警和物业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及时将她送至医院。原来,李老太太因超过48小时没有出门,一反平时生活习惯,被“智慧小区”敏感地捕捉到,并向物业发送了预警信息。
“智慧小区”是基于新街口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数据平台研发而成的一款小程序,它根据大数据系统,梳理出一批“关爱对象”,李老太太正是其中一员。陈爱桂介绍,“关爱对象”以孤寡老人和独居老人为主,系统会自动留意他们的生活方式,当发生异常时,系统会向物业预警。
将大数据赋能基层社区管理,是新街口派出所创新基层治理的大胆尝试。
服务智能化,线上调解室和智慧警局拓展便民渠道
今年疫情居家办公期间,家住北门桥小区的王某和翟某因为楼上楼下漏水问题起了争执,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周围邻居不堪其扰,居委会先后调解了数十次都无功而返。
疫情期间不方便上门调解,好在新街口派出所创新研发出“线上+线下”调解小程序。通过这款小程序,社区民警老唐让双方当事人、公益律师、第三方装修公司“坐”在一起,通过三次连线,成功引导双方解开心结,握手言和,老唐也一下子收到纠纷双方、物业送来的三面锦旗。
作为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繁华商圈,新街口地区各类邻里纠纷、买卖纠纷、房屋租赁纠纷等常发生。这套“线上+线下”的全新调解模式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的化解实效。近两年来,新街口派出所成功调解民事类纠纷6000余起,治安纠纷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7%。
立足“服务不缺位”,新街口派出所还在南京首创智慧警局,打破了以往窗口办事办证的时间限制,不仅可以有效释放警力,也可以更好地服务群众。
张师傅就是智慧警局的受益者之一。10月一天傍晚,他急匆匆地赶到智慧警局办理居住证,第二天中午他就要住院接受治疗,没有南京居住证就没法在老家报销医药费。传统人工窗口申请居住证需要5个工作日,智慧警局的数据系统直接对接公安系统数据库,大大减少了人工审核和资料传输的时间。第二天上午11点,张师傅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居住证。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