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日本人伊东忠太手绘故宫,他眼里故宫有四个优点和四个缺点
北京晚报 2021-09-07 07:10

在清末民初,紫禁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让中国建筑界的仁人志士极为心痛。1934年到1941年之间,营造学社的社长朱启钤组织对北京的中轴线,包括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测绘活动,对文物古建进行保护。与故宫颇有渊源的梁思成先生也强调了测绘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以测绘绘图摄影各法将各种典型建筑实物作有系统秩序的记录是必须速做的;因为古物的命运在危险中,调查同破坏力量正好像在竞赛。多多采访实例,一方面可以作学术的研究,一方面也可以促社会保护。”

360截图20210906223537740.jpg

在中国的营造学社之前,已经有日本学者伊东忠太完成了对紫禁城的测绘。凭借着从1901年开始的对中国古建筑的考察测绘成果,伊东忠太成为了日本国内研究古建筑的权威人物之一。

现代出版社之前出过一本《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主要是讲述伊东忠太从1902年4月到1903年6月间在中国各省进行考察时不同古建的风貌。而近期出版的同系列书籍《手绘紫禁城:遗失在日本的北京皇城建筑艺术》,则重点讲述了1901年伊东忠太领导的紫禁城测绘活动,以700余幅精美的手绘图片,完美地呈现了120年前紫禁城的原貌。

伊东忠太从日本出发算起,到他结束测绘返程,总共用时50余天,但是真正用于测绘的时间只有22天。这对于拥有数千间房子的故宫来说,时间实在是太紧张了。伊东忠太一行人白天测绘、拍照,晚上写日志,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得完全记录下来,这也为现在了解20世纪初紫禁城的原始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手绘紫禁城:遗失在日本的北京皇城建筑艺术》一共分为四章,前三章分别从皇城建筑装饰纹样的种类、组合、简化和皇城建筑的装饰色彩等方面,对紫禁城的明清建筑的总体特点、总体布局、纹饰颜色细节以及紫禁城建筑的总体进行了评价。而第四章则完全是从细节部分对紫禁城的纹样、色彩、构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展现。

或许是受到西方美术史的影响,无论是在《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中,还是在《手绘紫禁城:遗失在日本的北京皇城建筑艺术》中,伊东忠太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细节重视程度远高于整体结构。这从《手绘紫禁城》一书中也可以看出来,除了有数的皇城建筑整体图外,伊东忠太绝大部分手绘图都集中于建筑细部的装饰和细节上。

通过测绘及拍照,伊东忠太得到了对于中国明清建筑演变的认知,并且一直影响到他对中国其他古建筑的认识。总结起来,伊东忠太认为紫禁城有四个优点:绝对对称、纹样丰富、色彩运用、手法多样。但是同样的,紫禁城的建筑上也有四个缺点:装饰复杂、空间与纹样过满、缺乏变化、手法粗糙。

在故宫中轴线上的各个宫殿中,乾清宫尤其是被当做反面的典型,认为是“最拙劣的,在太和门拙劣的程度上更进一层。”这种说法是伊东忠太从细部的比较上得出来的,主要是门扉、雀替、藻井、彩绘等方面,其实还是有些偏颇。伊东忠太对于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宏伟显然没有足够的认知,相比之下,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对故宫的描写是这样的:

“清宫建筑之所予人印象最深处,在其一贯之雄伟气魄,在其毫不畏惧之单调。其建筑一律以黄瓦红墙碧绘为标准样式(仅有极少数用绿瓦者),其更重要庄严者,则衬以白玉阶陛。在紫禁城中万数千间,凡目之所及,莫不如是,整齐严肃,气象雄伟,为世上任何一组建筑所不及。”

在梁思成的眼中,伊东忠太所述的不仅不能被称之为缺点,反而是其雄伟气魄的一种表现。尤其是“为世上任何一组建筑所不及”更是将自己国家古建的自豪展现得淋漓尽致。

北京的中轴线,尤其是紫禁城,虽历经沧桑,却巍然耸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印证了永不衰竭的中华民族之魂。

原标题:百年前的手绘故宫

文/黄相华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贺梦禹

相关阅读
人物|创作数百幅小画儿记录紫禁城点点滴滴 陈乐:希望大家发现故宫更多的美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3
手绘二十余张地图 申哥带青睐寻访东皇城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5
寻访|永定门-先农坛:走城楼,寻耤田,躬耕一亩三分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1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十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9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十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8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十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1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0
旷世绝美话故宫(之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