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昼的鳞次栉比到夜晚的万家灯火,当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城市的脸庞被层层装点。在城市发展中,一双双无形的手助力其建造与更新,推动人们驶向更文明、更先进的彼岸。
美丽城市的幕后,默默耕耘着众多的能工巧匠,万科作为城市配套服务商便是其中之一。在开发与经营业务方面,万科专注做好产品和服务;在城市更新方面,万科也持续进行着探索和创新。用奋斗的精神,标杆的项目,致敬城市,致敬时代,献礼建党百年。
抚平城市疤痕 温暖城市新青年
办公楼内的静谧与高架桥上的轰鸣互相缠绕,构成了北京的三环。这里人来车往,不分昼夜。只是曾经,这一切的繁华都绕开了南三环方庄桥下的成寿寺区域。
两年前,“泊寓|院儿”所在的成寿寺地块上还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几座久无人居的老房子已经没有完整的屋顶,装修剩余的木条斜立在门框。大棚的铁架失去了保护,孤零零接受风雨的洗礼。“没规划、没秩序、没生机”是周边居民为这块土地贴上的标签。
三环畔的人流和车流每天在这里集散,仍难以抚平这道“城市疤痕”。
转机出现在2017年。彼时,作为全国首个集体土地租赁项目,“成寿寺项目”为这块沉寂的土地终于迎来新生。
三年磨一剑,2020年7月,成寿寺项目——“泊寓|院儿”正式亮相,这也意味着,集体土地长租公寓项目,从理想走向了现实。2020年12月25日,“泊寓|院儿”附近的商街开街,至此,“泊寓|院儿”整体工程正式完结。
“泊寓|院儿”的诞生不仅为北京南城再添新名片,也为青年提供了温暖一隅。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床铺和书桌,各类主题的房屋个性鲜明。这让第一次来到万科“泊寓|院儿”的李卓(化名)有了“家”的感觉,“当时,我就决定要住到这里来。”
来北京五年了,搬家对李卓而言并不陌生。“五年里我换了四个地方住,搬家这件事我早习惯了。”“北漂”的五年里,李卓不可谓不努力。早上在客户的微信轰炸中醒来,夜晚伴着月光回家,是她最真实的写照。“想留在这座城市,几乎没有一个年轻人不拼命。”李卓说。回忆来北京后的第一次租房,“想回家”是李卓最真切的记忆。那时候的她,工作和收入很不稳定,“和朋友一起,合租在五环之外,面对发黄的墙壁畅想美好未来,虽然还不知道要怎么攒够下一季度的房租。”
李卓并不是个例。据统计,在北京租客平均换房时间为11个月,大部分在8到14个月之间,这意味着北漂族平均一年左右就需搬一次家。一次又一次的辗转中,“城市新青年”们将自己为数不多的身家置于一个又一个出租房里。
据万科泊寓北京项目负责人介绍,早在2017年,万科便对租房市场进行了调研,得到的结果是:长租公寓的客户,月收入约为1-1.5万元之间,由此推导月租金3000元/月才是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我们认为一个3000元/月,40分钟地铁可达的租赁项目才算得上成功。
“泊寓|院儿”的出现承接了“后浪”的居住梦想。伴随着合理的租房成本、科技赋能的安全系统、配套齐全的居住空间……“后浪”们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
如今,李卓已经在“泊寓|院儿”住了一年,“家”的概念在她心中愈发清晰。“下班后回到公寓,每一个脸熟的人都会互相打招呼,我们是邻居,更是朋友。”
探索共治模式 构筑城市新空间
如果说“泊寓|院儿”体现了万科对高品质居住的坚持,那么其对城市商业业态的贡献,从望京小街便可见一斑。
“我就住附近,以前这条街我很少来。”田哥(化名)撑起了店前的凉伞,为顾客打了一杯冰激凌,“步行街开始修建之前,这条路太乱,自行车和电动车横七竖八地停在路上。”
田哥住在望京区域已经好几年,他亲眼目睹了望京小街从一条无序的市政道路逐渐成为如今的模样。流光溢彩的商业拔地而起,将望京的白昼装点,将城市的夜晚照亮。木质看台与阶梯式绿化相互映衬,为街区让出剧场式观演空间。抬头,巨型天幕在上空悬垂,与小街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
从前,田哥难以想象,家门口“脏乱差”的老街有一天会蝶变为“网红打卡地”。享受新场景的同时,田哥亦从其中发现了商机:在步行街两侧的商业门口,万科设置了灵活性强、品牌迭代率高的商亭,商亭外观早已装潢完毕,静待优质品牌入驻。“望京这片区域白领、上班族很多,附近的居民也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小街这样的环境和商业形态建成之后,带来了不少机会。”
去年8月,望京小街正式开街,田哥也带着自己的IGelato冰激凌入驻街区。凭借着十余年的餐饮经验,田哥的生意越做越好。“工作日的营业额大概有7000-8000元,周末时一般都会上万元,现在在朝阳大悦城等其他商圈也要开分店了。”田哥说,“我们的品牌就是从这里孵化出来的,这里的邻里氛围也好,我还是喜欢长期驻扎在这里,这是我的大本营,每天在这里和熟悉的客人聊聊天,看着新搬进来的企业,大家在这条小街上都相处成了朋友。”
田哥只是小街商业全貌的一块小小拼图。据万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街以来,望京小街商铺的出租率一路上扬,如今已稳定在90%以上,“即使经过疫情的影响,我们大部分商业空间仍是满租状态。”望京小街的出现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为望京区域提供了海量的就业机会。
除了望京及周边壮大的商业力量,艺术感和设计感也是望京小街在众城市更新项目中“出圈”的重要原因。
今年4月,北服设计中心落户望京小街。望京小街与北京服装学院达成合作,在约1000平方米的空间内,打造校企合作的艺术中心,将高级定制与时尚设计带给附近居民。同时,北服设计小店也落地在望京小街商亭中,致力于聚集、遴选、培育优质原创设计产品,让消费者零距离感受设计的魅力。
除了校企联合共建,望京小街还引入优秀艺术作品,让思想与艺术在此碰撞。雕塑、彩绘、音乐……一处处文艺地标在此搭建,向市民展示不同形式的文化元素。其中,位于万科时代中心B座的图书馆更是将街道的文化氛围推向峰值。
在1200平方米的面积内,3万册书籍以“彩虹分类法”精准排列,免费供书友现场阅读。在这样一个集阅读、展览、讲座、演出等众多文化元素于一体的公益学习型图书馆内,居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被充分满足。小街图书馆的入驻,也助力了望京地区整体文化水平的提升。
商业、文化与艺术交融的望京小街背后,是万科对城市更新的积极探索与不灭热情。在城市更新的队伍中,万科无疑走在前列。对于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而言,在保持古香古色的同时,城市更新势在必行。作为空间重组的探索者,万科勇担社会责任,为北京提供有文化的街区,有品质的生活,为城市新空间的构筑立下标杆。
破解“夕阳红”难题 打造养老新样本
当越来越多的眼睛聚焦于“后浪”时,老龄化问题也不容忽视。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8.7%,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当长者数量逐渐攀升,属于长者们的“银发时代”正悄然到来,养老行业也成为一种“朝阳行业”。
随着长者观念的逐渐开放,居家养老已不再是长者们的唯一选择,“如何让长者过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成为了养老行业热烈讨论的课题。
实际上,早在2009年,万科就开始涉足养老领域,从其第一个养老项目——随园嘉树·良渚在杭州立项开始算起,万科随园在养老领域已耕耘11个年头,在一次次的经验累积中,万科逐渐成为养老行业的引领者。2020年,万科随园的诞生更是在养老行业激起了千层波澜。在这座拥有7栋楼、共计700余张床位的社区里,长者们敞开心扉,在睦邻友好的社区氛围中迎接暮年之美。
随园以科技赋能养老,让V-Care智慧照护平台在随园内大显身手,使得养老行业服务的标准化和产品的精细化有了具体轮廓。经过了1.0版本的档案数据化与移动呼叫功能、2.0版本的个性化照护功能,引入随园项目使用时,V-Care系统已经进入3.0阶段。
除了固定在床头和卫生间的固定呼叫器,老人也会随身携带与护理员相匹配的移动呼叫器,方便随时随地进行服务呼叫。此外,房间门口的指纹打卡、V-Care系统亲属端的健康数据、长者活动热力图……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科技对随园的助力作用。
此外,“幸福银行”概念也在随园长者的心里深深扎根。入驻随园后,每位老人都会得到一本幸福账户。在积极参与康复运动、社团、社交活动时,长者们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金,并存储进“幸福银行”,通过支取这些奖励金可以换取对等的福利内容。当“被动养老”模式变为“赚钱、攒钱、花钱”的主动养老模式,长者们的活力便可被全面激发,乐观的态度、积极的氛围也成为了随园内的主旋律。在这所没有围墙的“长者之家”,老人们逐渐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目前,万科养老已梳理出了8大类服务模块、165个服务细项。工作人员会按照护理等级为每位长者定制照护计划,并规范64项护理动作,为老人提供从生活服务、健康护理到精神生活的强大支持。每日每个时间段,护理员的每一个护理动作都会被系统记录在案,同时,随园与社会公益组织、活动等形成广泛联系,积极融入社会,不断探求幸福养老的更高价值。
随园项目还联合周边幼儿园,在随园内部开展面向孩子的生命教育、代际学习、美德传承等社会实践课程,让长者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体会老少同乐的幸福。
作为较早进入养老市场的企业之一,万科也在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一次政企合作的尝试,随园取得了成功,也为政企合作型养老项目书写了范本。政企合作的模式下,企业可以更加专注于输出技术、标准、团队等服务,也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整体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市场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专业养老社区和服务。
坚持党建引领 在城市背后默默深耕
从精品住宅到长租公寓,从关注人居到聚焦商业,从建设区域到城市更新,从“服务年轻人”到迎接“银发时代”,万科持续走在行业的前端,再将每一个细分领域推向发展的顶峰。
除自身正确的战略外,作为行业领头羊,万科的高质量发展亦离不开党建的引领作用。
在“泊寓|院儿”的运营中,万科建设成本的投入建立在村集体出让项目45年经营权的基础上。在盘活集体土地,助力推进了北京市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万科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经营权,大幅减少了开发成本,形成了可持续的战略模式,成为市区内国有建设用地的有益补充,推动了“租购并举”的落地。
除政府相关部门外,与其他组织的共建活动也为“泊寓|院儿”持续赋能。去年,社区街道的“援鄂医生”交流会在“泊寓|院儿”举行。为此,相关组织进行了数次的商讨会议和人员调动。公寓和街道的关系通过一次次的共建活动而变得更加密切。
此外,一条无序的市政道路在变身网红商街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区域相关部门的支持。作为北京市首个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国际化商业街区改造项目,望京小街在区政府、街道办与万科等多方努力下,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望京小街运行中心,已经成为街道党建的活动场地。望京小街内的企业较多,规模不一,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能力成立自己的党支部。要想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就需要一支“黏合剂”,以聚集力量。万科便主动承担起这样的角色。不论是前期的用户调查,还是中后期的商街运营,来自万科的40名党员充分发挥了先锋作用。望京小街万科管委会的办公处已经成为了街区内的党支部集合点,支部内有来自不同企业的党员为街区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共建共治共享”的多方治理模式也在此优化。
而在政企合作为基础的随园,党建引领的作用更为突出。目前,随园已与周边高校开展党建团建、红色文化、口述历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共建。今年6月,随园携手各方举办了作品分享、红歌传唱等党建活动。未来,通过“随园老人口述+学生记录+媒体连载”的方式,让老一辈人的荣光故事获得更好的传承。
2021年,是万科诞生的第37个春秋。作为国内领先的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万科始终坚持为城市居民提供好产品、好服务,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需求,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正如《万科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所言:“把小我融于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新起点,万科将全面提升经营和管理能力,以人民的美好生活为已任,以高质量的发展领先领跑,坚持创造真实价值,继续砥砺前行,共同迎接新的征程,力争成为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行业领头羊。(G)
编辑/刘洋-广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