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李春:是警察也是“社区志愿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0-11-18 17:50

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巡警二大队民警李春自大学时代开始,就热衷于公益志愿服务,从警后,她将天安门地区当作传播文明和谐理念的广阔舞台,而她就是这个社区一名普通“社区志愿者”。

2017年,在大队的支持帮助下,她成立了“李春为民服务队”,带动身边同事凭借失主遗失物品中一张张购物小票、商场会员卡、医院就诊卡、图书馆读者证、外卖餐卡、微信公众号文章等线索,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共计为900余件无主财物找到失主,并为外地失主义务寄还遗失物品,成功帮助群众挽回损失,先后收到群众锦旗10面,感谢信8封。

为民服务中找到从警信心

作为外交学院毕业的学生,李春一直对自己能否干好公安工作充满怀疑,然而四年前的一个夜晚,却让她找到了自己在从警道路上的个人定位。

2016年7月27日,北京大雨。李春在国家博物馆北门西侧安检棚内发现一个无人认领的山东财经大学的学生证。暑假期间,很多外地学生来京游学,学生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证件。一想到丢失后带来的各种不便,李春就觉得要赶紧找到失主。

于是,李春关注了山东财经大学的新浪微博,跟官博说明了情况,希望帮忙联系失主,她发动身边毕业于山东财经大学的同事和同学,借助校友群发布寻人信息。就在李春感觉想要放弃的时候,官博给了李春消息,丢失学生证的学生已经联系上了。

后来,通过电话沟通,学生证被物归原主。来拿证件的时候,这位同学才知道李春这个“好心人”是一名警察。“原来你是警察啊!”这句话好像是一个咒语,解锁了李春的新技能,也让李春在自我怀疑中找到了干好公安工作的信心。这件举手之劳的小事,更像是一个阀门,为李春打开一个为民服务的新世界。

为民服务中感受职业荣誉

2019年11月的一天,一对来自东北的老夫妇在同仁医院就诊后,满怀高兴地逛了广场,却不慎将随身带的包丢了,而包里还有1200多元现金。由于担心儿女批评自己粗心大意,老两口迟迟不敢报警。

大爷大妈丢的包被李春的同事捡到,交给了李春,而包里除了现金,就是两部开不了机的老人手机。“怎么找到失主呢?”李春一时也没了思路。随后,她想把手机打开肯定是个突破口,然而,老人机的充电线实在太难找了。于是下了班的李春带着手机就回了家,一边让爱人去周边的手机店找了一圈,结果没有;一边又快速在京东上搜索下单,终于找到了适配的充电线,将手机打开了。通过手机里的联系人,李春联系上了大妈的亲戚,辗转找到了大妈。

来拿手机那天,大妈说她终于可以睡个安心觉了,大爷更是乐的眼都眯缝起来了。

为民服务中坚定初心使命

2020年教师节那天,同事交给李春一个无人认领的户口本。李春先是按常规思路搜索了一下户主的信息,发现没有联系方式,又找了一下近期的110报警记录,也没有相应的信息。

怎么办呢?2天后,李春突然想到了去年10月在找一位15岁的少年失主时,自己利用微信搜索,发现失主竟然是2018年一个省级好少年评选活动的当选者,最终在相关机构的帮助下找到了失主的事情。那这次再试试微信搜索呢?李春在微信搜索中输入失主地址和姓名后,果然出现了一系列的链接,在一个名叫“某县第一中学”的微信公众号里,李春发现了跟失主姓名一样的一位老师的介绍,而通过照片对比,李春更加确定了就是同一个人!

然而时间的指针已经指向晚上,学校电话拨过去一直无人接听,怎么办?李春又想起了微博。既然找不到学校,那找学生可以吧。李春依据已经掌握的学校名称,在微博上搜索后,果然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用户。李春分别给他们发去私信,希望帮忙联系失主。终于在第二天早上,一位博主回复李春,说失主就是他们的老师,已经帮联系上了。不一会儿,失主王老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一问才知道,王老师的女儿今年刚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录取,带户口本就是来办理户口迁移的手续的。这几天发现丢了一直揪心呢,没想到还能失而复得!王老师说,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她才好,而李春的答复是,女儿好好在公安大学读书,将来成为自己的同事,就是对她最好的答谢!

四年多来,李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无主财物在自己的“举手之劳”中找到了主人,但那些受她帮助的失主却都还记得。那位当选省级好少年的孩子在寄给李春的感谢信中说,是她让他坚定了做一个善良的人的信念;一位河北辛集的失主每年都会给李春发条信息,感谢她对她的帮助,说一直教育孩子向李春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一位在京实习的大学生失主发来“从今往后您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向您学习,向您看齐”的文字……这些认可和鼓励,都让李春对警察这份职业的认同感更加深刻,对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更加坚定。

几乎每次找人的过程李春都会在朋友圈记录一下大概的经过和方法,一来方便归纳总结经验,二来感谢那些帮助她一起寻人的伙伴,不想,后来竟起到了传递爱心的作用。有朋友捡到东西来问李春怎么找失主,还有同事调到了其他单位,捡到无主钱包,也来寻求李春帮助,最终成功找到失主。

很多人在朋友圈给李春留言点赞,说“网络时代,办法真多,不过还得是有心人才行”,说在李春身上看到了正能量,一位学弟甚至给李春留言,说李春的每次努力,都是“公共外交”的实践范例。

而李春始终觉得,做好一个警察的前提。尽己所能,真诚热情,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这身警服,对得起头顶的警徽,对得起天安门警察、首都警察的光荣称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学生志愿者社区值守推进垃圾分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4
从“祖国心脏”,开往天南地北!这张“车票”太有意义了——
北京晚报 2024-02-15
在天安门广场为群众服务10年 李春:让五湖四海游客感受独属北京警察的浪漫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4
广西边城教师李春谋:坚守讲台25载守护边境苗寨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3-12-21
江苏邳州:平安志愿者成功阻止一起五万元电信诈骗
法治日报 2023-12-17
视点 | 大学生志愿者泰福春老年公寓志愿服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9
图记|我们是志愿者!
新华社 2022-05-11
杭州亚运会,志愿者的老师是志愿者
中国青年报 2022-05-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