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粗糙到精致、从萧条到繁荣,不仅与规划建设分不开,更与持续化运作密不可分。
2020年,是实现“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设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时代课题下,设计又被赋予了怎样的特殊的使命和意义?基于此,本届北京国际设计周“民生之维”的主题显得分量十足。
9月23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主办,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承办,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世界设计周城市网络(World Design Weeks)和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联合支持的2020北京设计论坛主论坛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举行。
此次北京设计论坛紧扣本届设计周“民生之维”这一核心,以“为真实而设计”作为论坛主题,选取了其中5个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为社会生态环境而设计,为地区振兴而设计,为公众生活而设计,为持续生态而设计,为传统延续而设计。邀请全国11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以及来自韩国、日本和英国3位嘉宾以不同形式参与讨论并分享见解。通过他们代表性的设计,研究和行动,呼吁设计者和创新者行动起来。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陈冬亮所言,作为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主论坛,它不应只是几个演讲的集合,更应成为观点的扩音器和价值的放大器。而“为真实而设计”这一主题,是对所有参与这个伟大时代实践与研究的全部行动者的一个倡议。
今天,我们共同聚焦“为持续生态而设计”。
“不是一个人的改变,而是一群人的责任。”
生态战略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但生态挑战仍然是长期和持续性问题。生态不仅是关于环境的问题,更是人类社会如何持续存在与发展的问题。生态设计不仅指向环境改善与创新,更指向一切有机可持续的发展体系的设计。
赵 超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如何让坐轮椅的人方便地进入车厢?如何让患者进入医院后能够迅速找到相应科室?当下设计师的职责,是如何构建人造世界的意义。”
“在疫情前,设计师要做公共卫生及健康需求监控体系与应急储备产品与服务的设计研发;在疫情中,要做公共卫生和健康医疗空间、产品、服务的设计研发是生产;在疫情后,满足“后疫情时代“生活方式的转型与升级的产品、服务的设计研发生产。”
娄永琪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可持续发展其实是牵涉到整个地球的人类如何进行几何式的行为改变。一个人的改变是没有用的,一群人的改变才有意义。这其中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政府的、国际间的合作,也要有自下而上的、每个人都要做出的负责任的行为选择。
设计可以做什么?设计是中性的,可以很积极,也可以很负面。关键在于如何应用。不仅要关注底层的需求,也要设计出更高级的需求。其实,我们可以把社区作为未来生活的实验室,因为社区是最贴近问题,最贴近消费,里面有行动者,也有生活场景。这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路径。
编辑/赵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