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部分地区水利设施“建而不管”很“闹心”
经济参考报 2020-01-06 12:14

2019年,多地遭遇春夏秋冬连旱,部分地区特旱。《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江苏、河南、安徽、江西等地调研了解到,旱情暴露基层农业灌溉设施“建而不管”“末梢梗阻”等问题。江苏连云港部分移民村紧邻大型水库却“有水难取”,安徽一些地区新水井偷工减料“中看不中用”,河南一些水利“民心工程”成“闹心工程”。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连着民心,事关民情、灾情,建议参考河长、路长制度强化管护,警惕“末梢梗阻”加重旱灾。

多地遭旱持续时间长 淮河源头存断流风险

2019年多地遭旱,此轮旱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干旱程度重。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7月下旬以来,鄂湘赣苏皖浙闽7省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少2至8成,区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少近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据水利部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约2700万亩,逾170万人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

记者从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获悉,安徽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中度干旱,大别山区及沿江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安徽全省5986座水库有1452座已干涸,梅山、佛子岭、花凉亭3座大型水库水位低于死水位,全省10市38.43万群众正常生活供水受到影响,597万亩耕地因旱播种困难。部分山区贫困户农作物减产,岳西县和平乡太阳村有50多户村民家一度断水。

地处淮河之滨的安徽省霍邱县是农业大县,该县水利局副局长吴永成介绍,20多条内河河道已基本断流。全县各类水库304座除4座中型水库外,300座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基本干涸。“受旱情影响,前段时间岔路镇等2个乡镇约10万人饮用水告急,从上游梅山水库紧急协调600万方水才暂时‘解渴’。”

淮河年平均径流量大幅下降。淮滨站是淮河流经河南的最后一个水文站,该站水文数据显示,淮河年平均径流量在近10年来波动频繁,近3年淮河年平均径流量下降大半。“近些年极端天气多发,全年降雨量较往年减少,且汛期雨量较集中。尤其是2019年持续干旱,出现罕见的低流量现象。”淮滨站站长李涛介绍,由于水坝调蓄,淮河淮滨段暂未出现断流。

记者在淮河源头附近看到,部分河道已干涸,淮河源头存断流风险。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是淮河发源地,该县水利局副局长黄国明说,桐柏作为淮河源头没有过境水,无大型调蓄工程,近年极端天气较多,全年看水量尚可,但降雨在汛期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只有在汛期才看到水流,从近两年趋势看,淮河源头水量越来越小,有断流风险。”

由于前期降雨偏少,沿淮中上游及以南地区出现中旱至重旱,局部地区特旱。河南省潢川县、光山县等地重旱,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轻旱,淮河以南局部重旱,部分地区出现人饮水困难,山东省局部重旱,江苏省旱作区达中旱至重旱。

江西逾500万人受灾,候鸟、江豚等野生动物遭旱。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旱情导致江西94个县区523.2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143.2万人,其中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91.9万人,农作物受灾492.6千公顷,绝收92.1千公顷。

水利设施陈旧老化 临近大型水库却难取水

连云港市赣榆区班庄镇东窝子村紧邻石梁河水库。记者走访看到,村里一处泵站年久失修已废弃,单砖房接近垮塌,门上上锁,遍布蛛网。住在附近的村民向记者反映,“这个泵站荒废好多年了,一直没人管。不只这一处,村里还有几处靠近农田的泵站也用不了。”一位王姓村民说。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与东海县交界的石梁河水库,是江苏最大的人工水库,也是苏北地区重要的生产生活水源地之一,当前水位比正常值下降约1米。记者走访了解到,附近的班庄镇马朱孟村、太平村等也有农业灌溉设施废弃问题,闸阀房、出水口毁坏严重。一些泵站或破损不堪,或挪作他用,电机、泵管等设备被拆,有的泵站取水口被村民围成鱼塘,闸阀房仅剩墙体,出现“临近大型水库取水灌溉难”现象。

干旱缺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记者了解到,因为干旱缺水,班庄镇有种植大户亏损近千万元。部分田块出现死苗现象,一些村民担水自救抗旱保苗。

新水井滤料偷工减料,“中看不中用”。安徽阜阳地处淮河以北,当地地表水相对匮乏,农田抗旱灌溉主要靠地下水。阜阳市种粮大户葛浩新承包了9000多亩地,他介绍,在当地打一口40米深的井,一般要下10立方左右滤料,但施工方有时偷工减料,用料不超过两立方,抗旱时水井没法使用。“气人的是,尽管如此,这些水利工程项目还能通过验收。”

老水井管用,新水井却没用。淮北市濉溪县种植大户陈平说,在他承包的耕地里有大约10口井,其中多数是近两年新修的,但这些水井基本没法使用。逢到旱情,水泵抽水约20分钟就没水了,还有的水井压根没水。“但是,有一口上世纪80年代修的老水井,反而能起到抗旱作用,目前我的承包地都是靠这口老井救急。”

记者在河南省信阳市采访发现,由于常年没有专人清理淤泥,农村不少鱼塘蓄水池蓄水量逐年减少,原本可用于灌溉的水资源也随之减少。一些农民反映,多年没有修建水库或坑塘,现在用的水利设施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太过破旧。

“建而不管”加剧用水难 农田设施配套薄弱

不少基层干部群众表示,旱情暴露出农村地区基层水利建设短板,“建而不管”是用水难症结所在。水利项目规划时,对如何保障泵站等灌溉设施顺利运行欠考虑,后期管护跟不上,资金保障不到位,甚至被挤占、挪用。

一些水利工程完工后,管护跟不上,水渠坍塌淤塞。记者在河南省南阳市走访了解到,过去农村的渠道多为泥土挖掘的,较少使用水泥或石块硬化,排引水时稍微用锄头刨开就通畅了。近年来,很多水渠用水泥砌、石块垒,但后期管护不足,两三年后渠道开始不同程度损毁,加上无人负责修复,等到农田要排引水时就暴露出问题。

河南省许昌市一名干部告诉记者,多地在下达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时,只把工程建设资金考虑在内,没有将后期管护资金列入预算,造成“有钱建、无钱管”局面。

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多头管理,部分地区存在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多位受访的种粮大户和基层干部认为,水利是农业命脉。然而,现实中不少农田水利工程由多部门“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甚至管护资金被挪作他用,引发群众抱怨,民生工程变“民怨工程”“闹心工程”。

记者在石梁河水库附近走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探索通过招投标方式产生管护主体,但常碰到灌溉设施维修量大、成本过高问题,甚至资金被挤占、挪用,管护难以为继。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配套薄弱,无法满足规模农业要求。陈平有多年承包土地经验,他认为规模农业和散户农业差异较大,对机械作业、农田道路、电力等配套要求更高,原本满足普通农户作业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规模农业要求。“比如秋收期间使用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货车等进入农地范围后,原有道路无法承载,农机调头尤其麻烦。”

系统管护精准规划 打通“末梢梗阻”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抗旱形势仍不容乐观。”江苏省气象台台长康志明介绍,自2019年9月中旬以来,江淮之间大部及沿江苏南中西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较常年同期少8成以上,表层土壤相对湿度不足50%,部分地区表层土壤相对湿度不足40%,未能满足冬小麦和油菜适宜田间持水量为75%至80%的要求,江苏部分作物受灾较重。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旱情是对所在地区水利设施的一次“大检查”,暴露的问题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契机,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尽早扭转水利工程“重建轻管”局面。河南省许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庞占杰建议,强化对水利工程的管护,从组织、人员、经费、措施、标准等方面,形成完善的水利工程管护制度,确保水利工程发挥最大功效。上级部门在下达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时,应将后期管护资金列入预算,避免“有钱建、无钱管”。赣榆县班庄镇水利站站长郭伟建议,探索通过项目申报或库区后扶项目资金等途径,多方筹措资金,建设、管护灌溉设施。

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系统性管理。“当前农田、水利分属农业农村和水利两个部门管理,水利部门只负责修建泵站等设施,运营管理由其他部门负责,造成各管一块局面。”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姜东认为,农田和水利建设应视为系统工程,应结合近期国务院10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配备最新的水利科技、设施,增强水利设施应急能力。

水利设施规划应提高精准性。受访种植户建议,地方政府部门在规划水井等农田基础设施时,应多征求农民意见,不能把惠民项目建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应密切关注水利项目后期运营维护、能否发挥作用。徐州新沂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王庆蒙建议,加大基层水利设施投入,尤其是主干渠投入,规划时多征求群众意见,创新水利设施使用效果考核办法。

多省加强会商协同抗旱。安徽省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朱青、徐州睢宁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振宏等人建议,淮河流域四省相关部门应联合召开抗旱会商会,分析研判流域近期雨情、水情及旱情发展趋势,部署流域旱灾防御工作,协同做好拦河闸坝蓄水工作,科学调水补水。

朱青分析认为,干旱严峻形势预计将持续到2020年3月前后,届时还可能加重,建议密切关注流域雨情、水情、旱情、墒情监测,以及流域大型湖泊和大型水库蓄水变化,科学研判旱情发展态势。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蒋义芳说,根据历史记录,淮河区域较重旱情年份多连续出现,应警惕再次出现“连年旱”,做好抗旱保苗促丰收工作。

一位县级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建议,应参考河长、路长制度,把水利工程管护责任纳入行政首长考核,破解水利工程“末梢梗阻”。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