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近日在华盛顿结束,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多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讨论了后续磋商安排,同意共同朝最终达成协议的方向努力。美方也认为本轮磋商取得了实质性的第一阶段成果,并且希望双方团队抓紧工作,及早确定第一阶段协议文本,继续推进后续磋商。
由于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等差异,中美双方对本轮磋商结果的表述不尽相同。相比之下,中方的措辞言简意赅,美方则说得更加具体,但仔细分析,双方的态度实际是一致的,没有差别。比如双方都认为本轮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或成果,都表达了要为最终达成协议而努力的意愿。这恰恰说明:本轮磋商的最大成果就是中美双方以高度政治智慧,用最务实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回应了市场期盼。
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贸问题错综复杂,试图在短时间内达成一揽子协议、平地起高楼是不切实际的。经过一年多谈谈打打,中美双方显然意识到:把消费者、生产者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考虑,从分歧较小的议题入手,由易到难,逐步推进,达成共识,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以农业问题为例,中美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与出口国,在农业合作上存在广泛利益交集。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根据国内市场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自美采购了2000万吨大豆、70万吨猪肉、70万吨高粱、23万吨小麦、32万吨棉花。美方表示中方将在两年内采购400亿至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中方虽然没有给出具体采购金额,但在本轮磋商之前,中方企业已就采购美国农产品进行询价,大豆、猪肉都在询价范围之内。中国市场容量大,同时面临消费升级需求,在市场化原则与世贸组织规则基础上,中方加快采购美国农产品,对中国消费者与美国生产者来说,无疑都是件好事。
贸易战没有赢家,这是被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的道理。中美经贸磋商历经十余轮,起伏不定,但本轮磋商结果让人们看到:正如40年来在曲折中前进的中美关系一样,中美经贸磋商在几经波折后找到了正确路径,理性务实,值得期待。
中美经贸关系是稳定大局的“锚”。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这是中美双方最新达成的共识。在当前部分协议磋商取得进展的基础上,中美双方应当再接再厉,保持相向而行,朝着达成最终协议的目标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央视新闻)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