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陆地及海洋物种超过200种
中国新闻网 2019-06-02 14:23

中新网深圳6月1日电 “大亚湾核电基地动植物物种超过200余种,其中陆地上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8种,周边海域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的石珊瑚种类7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6月1日,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及深圳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潜爱大鹏”在大亚湾核电基地联合宣布了该结论。

生活在大亚湾核电基地周边海域的生物荔枝海绵(资料图) 中广核供图

5月31日至6月1日,由微博大V、知名科幻作家、环保组织“潜爱大鹏”、公众代表等组成的20人探访团,围绕生物多样性对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及周边海域开展了全方位深入体验和调研。

大亚湾核电基地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省深圳市大鹏半岛,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岭澳核电站二期共六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是全球最大的轻水压水堆核电基地。

大亚湾核电基地(资料图) 中广核供图

在大亚湾核电基地1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上,生长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11公里蜿蜒的海岸线为珍贵的珊瑚提供了安居的港湾。据悉,通过志愿者长达15年在基地内跟踪观察,结合此次探访调查发现,基地陆地和周边海域的动植物物种超过了200种,其中陆地上发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8种,包括变色树蜥、白鹭、牛背鹭、凤头鹰、普通鵟、领角鸮、蟒蛇、禾雀花等。

探访活动中,深圳海洋公益组织“潜爱大鹏”组织潜水员勘测核电站周边海底世界的珊瑚礁种类,目前已发现国家二级保护的石珊瑚种类7种。

中广核新闻发言人黄晓飞表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大亚湾核电基地商运以来累计上网电量达7098.48亿度,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累计少消耗标煤约2.19亿吨,减少向环境排放二氧化碳约5.74亿吨,相当于种植了约160万公顷森林,约等于8个深圳市的面积,这也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大亚湾核电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裕轩表示,大亚湾核电基地半径10公里范围内设置了10个环境监测点进行持续监测,在周边海域还投运了5组海水监测浮标,对海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此外还定期对基地周边的空气、土壤、地下水、以及生物样本进行全面的取样检测,均未发现人工放射性核素。(记者 郑小红)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探究核奥秘 丰富核知识 核电工业旅游的兴起
科技日报 2025-01-17
半年两次核泄漏事故 污染波及面广 韩国的核电野心能走多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5
核电审批年内首开闸!国常会核准6台新机组 拉动千亿级投资
澎湃新闻 2023-08-01
核电审批年内首开闸!国常会核准6台新机组,拉动千亿级投资
澎湃新闻 2023-08-01
生态环境部:大陆地区现有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77台,核与辐射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7
中广核董事长:我国核电已具备实现更大目标的基础
中国新闻网 2023-03-04
广西白龙核电站将加快推进,还有哪些核电工程“十四五”有望开工?
澎湃新闻 2023-01-21
实探全球最大在运在建核电基地,7号机组“干保护”已吊装就位
界面新闻 2022-10-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