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两股,值1700块钱;山区造林,土地流转再补5000块;看护家门口那片林子,一个月能到账1100块……”时近隆冬,去年12月的一个傍晚,昌平区流村镇长峪城村护林员老刘,一边对北京青年报记者算着经济账,一边忙不迭地给自己负责的约30亩林地浇灌“冻水”,查找“病苗”。看得出来,老刘“干劲儿”十足。作为在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林农来讲,老刘觉得现在守护“绿水青山”并不比天天伐木卖柴吃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道理总是要靠“获得感”来体现。“获得感”“幸福感”和GDP实现“双赢”,正是北京发展“生态涵养区”的深层涵义,而这也正是此次“两会”中代表委员们的“聚焦点”。
减量发展中的“辩证法”
2018年11月,北京出台《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部分,确定作为北京“生态涵养区”范围,涉及土地面积达1129.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近七成。
该《实施意见》对生态涵养的“红线”严格界定:确保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
曾几何时,北京对一些山区的定位出现过“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字眼。而今,1.641万平方公里的京畿大地上,16个区有将近七成的面积定位“生态涵养”,甚至连“发展”二字都去掉,是不是不要发展了?
这是在迈向和谐宜居之都的道路上,“首都发展”答卷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从去年一年的实践看,北京的答案坚定而明确:只搞大保护,不搞大拆大建。
在“不搞大拆大建”中北京有“舍”:去年全年,北京减少34平方公里的建设规模,拆除腾退土地面积达6828公顷,疏解市场及物流中心达203个,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6家。此外,天坛医院老院区完成整体搬迁、新院区开诊,北京口腔医院和市疾控中心迁建也在推进……
“只搞大保护”中北京有“得”:新增26.9万亩造林,北京的“一绿”郊野公园全部提升为城市森林公园,新增了600公顷城市绿地,为市民增加100公里健康绿道,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密云水库蓄水总量超25亿立方米,创近20年来的最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51微克/立方米……
用市发改委副巡视员王颖捷的话说,在“舍”与“得”的辩证法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北京的高质量发展、减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脉搏。
发展绿色GDP设21项指标
如何实现生态涵养区的发展?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实施意见》,首次提出对生态涵养区进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减量发展、就业增收、城市服务、创新开放等六大方面21个考核指标,这些指标重在促进绿色GDP 发展。
其中体现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的指标高达14个,包括“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主要污染物减排”“森林覆盖率”“常住人口规模开发强度(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建设规模能源消费总量)”“用水总量和效率”等等,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强化对生态涵养区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根据这些指标,七个生态涵养区都已结合自身实际给出了发展思路。如平谷区2019年的政府工作,写进的第一项头等大事正是“对标落实生态涵养区考核评价标准,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平谷已经明确自己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农业“高精尖”产业、绿色物流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将用三大绿色产业带动绿色GDP增长。
密云则将大力发展蜜蜂产业,打造“中国蜜蜂之乡”,依托蜜蜂产业实现生态富民、绿色富民;怀柔将重点依托雁栖湖国际会都,通过发展会展经济以辐射带动怀柔区产业发展,拉动更多就业岗位的带动及增收……毋庸置疑,各个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发展思路,今年都将逐渐明晰。可见, GDP不再是一味追求的单一指标,而绿色发展,却成了地方政府念兹在兹的执政圭臬。
发展绿色GDP“不吃亏”
如果用一句最接地气的话概括北京生态涵养的制度安排,恐怕就是“不让看山人、护林员、保水员、相关企业以及搞生态涵养的地方政府吃亏”。一句话,就是不让保护环境的吃亏。
例如,目前已经在生态涵养区设立了专门的“绿色发展基金”,重点向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倾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创新融资产品、开辟授信审批快速通道等方式,加大对生态涵养区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支持生态涵养区的绿色项目……不难看出,这些政策将为生态涵养区的基本权益和发展权益“托底”。
除此之外,为了让生态涵养区“不吃亏”,北京还有一个特别的创新之举,《实施意见》明确平原区与生态涵养区进行“一对一”结对,建立跨区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东城区-怀柔区、西城区-门头沟区、朝阳区-密云区、海淀区-延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谷区、丰台区-房山区(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山区)。按照要求,平原地区对生态涵养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1亿元,或不低于0.5亿元,支持形式及规模由结对区自行商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结对区已经确定这一横向支付形式。如西城区与门头沟区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用于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其中西城区一次出资4亿元,门头沟区2019至2022年则每年出资1亿元,专项资金总规模8亿元,双方共同确定产业扶持方向,制定年度产业扶持项目计划。
海淀区2019年拿出1亿元、延庆区拿出0.5亿元,组建1.5亿元的项目资金。其中约30%用于生态建设,计划把紧邻官厅水库的康西草原建设成为森林湿地公园,发挥其生态涵养功能。约40%用于绿色产业发展,发展“绿色GDP”。例如,对延庆区现有的工业园进行产业升级、发展无人机等高新技术产业。东城驻区企业计划向怀柔区投资5000万元,开展“决胜未来之全浸式英语小镇”项目,提升怀柔区低收入村群众收入。
与西城、门头沟区共建“专项资金”模式不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平谷的支付方式则更直接,每年给予平谷区财政资金不少于1亿元。双方明确,这笔来自经济开发区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平谷绿色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平谷的公共服务能力、生态建设、功能疏解承接、低收帮扶、干部人才交流六大领域。“平谷区对这笔开发区支持资金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以确保这些资金的真正用途和流向,取得实效”,平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资金的横向转移支付之外,目前14个“结对”区都已签署“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结对协作框架协议”,将做实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低收入帮扶、人才交流、劳务协作等多个方面的合作,以进一步助力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发展。如延庆区和海淀区,两区商务委目前已确定将共同合作搭建延庆优质农产品农超对接销售平台,正在推进签约事宜。
让生态涵养区政府做生态涵养“不吃亏、能受益”,14个区的“大结对”体现出北京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 武文娟 李天际 蒋若静 王斌 赵婷婷 蒲长廷 刘婧 张小妹
核心
生态涵养区书记区长:怎么“赚”出绿色GDP?
延庆区区长于波
紧抓世园机遇 厚植生态优势
延庆区区长于波表示,2018年延庆区全面聚焦冬奥会、世园会筹办举办,厚植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重点培育全域旅游、冰雪体育、现代园艺、新能源及能源互联网、无人机等特色主导产业。2019年,将进一步对接赛会需求,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绿色发展聚宝盆。
延庆区将以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为赛会打造美丽底色。同时,借势借力世园会、冬奥会两大盛会,深挖生态优势,加快发展绿色“高精尖”产业。具体措施包括,发展全域旅游;壮大冰雪、园艺产业,落实“一轴两翼”冰雪产业布局;实施《科技创新推动延庆绿色跨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强中关村延庆园第三引擎。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昌平区区长王合生
围绕农业增收 打造田园综合体
昌平区区长王合生介绍,2019年,昌平区将统筹山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加大对山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把山区建成绿色发展“聚宝盆”。
昌平区今年将对照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加快首批85个村庄规划落地,完成131个村庄规划编制,逐步形成美丽乡村风景线。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收,昌平将整合昌金路沿线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总长10公里、总面积14平方公里的田园综合体。具体包括“一带”:在昌金路沿线两侧50米范围打造田园景观大道;“四园”:打造草莓博览园、草莓体验示范园、百蔬大观园、草莓活力园四大特色农庄;“六片区”:以昌金路沿线林地为基础,打造六大林田板块;“多节点”:在昌金路沿线打造多个生态节点和美丽乡村驿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平谷区区长汪明浩
打造农业“中关村” 抓住“休闲大会”增长点
“明确绿色产业发展方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平谷区区长汪明浩表示,经过两年多调研论证和多方沟通协调,平谷区已研究确定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京平物流枢纽等重大发展课题,将进一步更好地支撑绿色经济的发展。
据悉,目前平谷区已获批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等项目落户平谷区,成立两个“院士工作站”,与首农、先正达等农业高科技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平谷将打造成为北京农业“中关村”。
除了打造北京农业“中关村”之外,发展绿色智慧物流产业、以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为契机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也将成为平谷区绿色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外,已编制完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规划,也将助推平谷区绿色经济的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
怀柔区区长卢宇国
承接四类活动 会展经济带动发展
对于发展绿色GDP,怀柔区区长卢宇国表示,雁栖湖国际会都发挥品牌优势,通过发展会展经济辐射带动怀柔区产业发展,落实“办好一次会,搞好一座城”。
目前,雁栖湖国际会都主要有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等主要会议接待设施,主要承接四类活动,包括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国际高端政治经济会议、大型影视节庆活动、大型文化体育活动、高端商业活动等。
自2014年11月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至2018年年底,雁栖湖国际会都共承办各类会议会展活动11040场次,获综合收入11.95亿元。仅2018年,承办各类会议会展活动的综合收入就达3.5亿元。
今年雁栖湖国际会都将推进环湖宾馆酒店改造提升,配合北控置业抓好雁柏山庄、栖湖饭店组团改造,做好相关项目收购工作,实施最严格的风貌管控,确保国际会都及周边环境始终保持高水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密云区区委书记潘临珠
建养蜂产业链 总产值已过亿元
针对推动绿色GDP发展,密云区区委书记、区长潘临珠介绍,密云区今年将大力发展蜜蜂产业,新建一座规模1000群以上的大型养殖基地,再发展四家以上各具特色和潜力的养蜂合作社,争创全国养蜂示范区,打造“中国蜜蜂之乡”。
密云区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蜂产业已初步建成了集蜜蜂种业、蜜蜂养殖、蜂产品深加工、蜜蜂授粉、蜜蜂文化和蜜蜂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发展。太师屯镇和白龙潭林场共同联合申报的国家森林蜜蜂小镇,目前已通过审核。截至目前,区内四个重点合作社年均加工蜂蜜5000余吨,蜂农年均销售蜂蜜收入7000余万元,企业和合作社实现收入5000余万元,总产值近1.2亿元;通过蜜蜂授粉促进果蔬增产经济价值达8.5亿元以上,生态价值显著。
未来,密云区的蜂产业还将推广蜜蜂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绿色杀螨剂、具有抗菌效果的中草药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房山区区长郭延红
3万亩葡萄漫山 酒庄文化带旅游
在推动绿色GDP发展上,房山区区长郭延红介绍,房山今年将大力发展一二三产相融合的现代农业,推进中粮智慧农场二期项目,抓好良乡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窦店和大石窝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建四五家葡萄酒酒庄等。
经过多年转型,目前近3万亩酿酒葡萄渐渐铺满了荒山。房山区域范围内已种植赤霞珠、品丽珠、霞多丽等酿酒葡萄20多种,签约酒庄33家,在建酒庄24家,初步形成了以青龙湖镇为主的北部生态休闲区,以张坊镇为主的南部文化旅游区,房山区2000余村民由种庄稼改行种葡萄。房山酒庄葡萄园全部采用节水灌溉,每亩年用水量为60立方米,每亩酿酒葡萄的种植可产酒300瓶,按照每瓶200元计算,土地增值效益十分可观。
今年,房山区还将加大文化旅游的发展,推出两到三条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路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门头沟区区委书记张力兵
打造永定河特色经济 抓住“新首钢”协作区契机
门头沟区区委书记张力兵表示,在永定河流域治理中,门头沟坚持与农村产业发展相结合,打造精品农业、旅游观光等多种类型的特色流域,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双赢。例如,妙峰山镇炭厂依托神泉峡风景区,逐渐形成以山水资源为依托的产业路径。200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仅4000元,低于贫困线500元;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200万元。
未来门头沟还将在永定河畔布局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利用新首钢协作区发展契机,带动产业、商业发展,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推动门头沟区域主导产业从采掘业向文旅体验、科创智能、医药健康三大产业转型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蒲长廷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