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图博会上 “午夜文丛”新书赠给法国大使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1 14:57

6月20日下午,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湖南文艺出版社举办了“午夜文丛”新书发布暨向法国大使馆赠书仪式。在中法建交六十年之际回顾“午夜文丛”二十五年的出版历程,围绕作品而形成的两国在文化交流中建立的长期和稳固的友谊。 

在世界文学史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法国巴黎发端的“新小说”——那些不断引起争议的作品,都出自一个叫做“午夜”的小出版社。它成立于1942年,作为地下出版社在二战时为抵抗运动作出过贡献。第二任社长热罗姆•兰东二战时也参加过游击队,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也是因为勇敢地出版那些不被人接受的作家的作品。最初,兰东冒着倒闭的风险出版了贝克特在别的出版社遭到拒绝的作品,接着又将文学部的裁判权交给备受争议的罗伯—格里耶。后来的事实证明兰东极富眼光和远见:贝克特和西蒙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新小说”通过罗伯—格里耶的宣讲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

第一部“新小说”的中文版是1979年出版的罗伯—格里耶的《窥视者》,随着现代主义文学热潮的兴起,后来又相继出版了罗伯—格里耶、布托、西蒙和杜拉斯的作品,中国读者也因此知道了午夜出版社。

艺术家陈侗早年在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成为美院教师后仍心系出版,并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文学。1997年,在他已经策划出版了罗伯—格里耶的《重现的镜子》和年轻作家图森的三部作品之后,他和朋友鲁毅一起成立工作室,与湖南文艺出版社开始了“午夜文丛”系列丛书翻译出版的合作,1999年出版了西蒙的《植物园》,随后是新一代“新小说”作家艾什诺兹等人的作品合集,再后来就是《贝克特作品选集》。从出版《植物园》到今天足足二十五个年头,“午夜文丛”已出版书种91种(含不同版本),计作品127部,其中贝克特、罗伯—格里耶、艾什诺兹和图森在“作品集”的规模下收入作品最全面,也最受读者欢迎。

“午夜文丛”在读者中的影响力还通过作家的到访而不断加深,通过讲座、签售和媒体采访,形成策划者、作者、译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自1998年以来,先后到访过中国的午夜作家有罗伯—格里耶、图森、莫维尼埃和艾什诺兹。

“午夜文丛”收入的作品不仅有小说,还包括哲学和文学理论,如徳勒兹和皮埃尔•巴雅的作品,后者还因罗伯—格里耶的推荐(生前曾主动提出为其写序)而受到关注,作为新的理论书写者以作品集系列推出。

与“午夜文丛”相呼应的“享乐者”和“罗伯—格里耶研究资料丛书”也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前者收入法国其他出版社的作品,后者则包括对罗伯—格里耶的采访和研究,以及罗伯—格里耶夫人卡特琳娜的文献性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这两套丛书仍然可以看做午夜精神和历史的延伸。

本次活动发布的新书包括罗贝尔·潘热的《帕萨卡利亚舞曲》《某人》《梦先生》、阿兰·罗伯-格里耶的《作家生命之序言》、卡特琳娜·罗伯-格里耶的《阿兰》等7部作品。在赠书仪式上,湖南文艺出版社向法国大使馆代表赠送了一批精选的“午夜文丛”图书,以表达对法国文学和文化的敬意以及对中法友谊的珍视。

现场,“午夜文丛”书系策划人陈侗、书系的翻译名家余中先就“午夜文丛”进行了深入的对谈,探讨“午夜文丛”的出版理念和特色,讲述贝克特、西蒙等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他们分享了对“午夜文丛”的深刻见解,并就文学创新、文化交流等话题展开了深度讨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书写更精彩的“北京故事” 2024年“北京作家日”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4-06-24
图博会北京展区达成版权合作意向150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3
“北京作家日”五周年活动亮相图博会 刘震云《一日三秋》等多部作品将出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3
“家园、生命、在路上”三大主题 串起湖南文艺社近30种原创新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3
为期四天的北京图博会闭幕,达成版权协议2000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