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连增18个月后央行暂停增持黄金 5月末外储达32320亿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09 21:27

6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320亿美元,较4月末上升312亿美元,升幅为0.98%。

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分析,2024年5月,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外汇局进一步表示,我国经济内生动能持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将为外汇储备规模继续保持基本稳定提供支撑。

国际储备的另一项资产官方黄金储备,在5月末维持7280万盎司,与4月数据持平,显示在连续第18个月增长后出现暂停。

5月末外汇储备上升312亿美元

历史数据显示,外汇储备在今年一季度逐月增加,4月份有较明显下行,5月份再次回升,升幅为312亿美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按不同标准测算,当前我国3万亿美元左右的外储规模整体上处于适度充裕状态。我们判断,后期伴随美联储降息过程启动,美元指数易跌难涨,这意味着汇率折算因素带来负面估值效应可控。在全球金融环境转向宽松的前景下,未来全球资本市场大幅下跌的风险不大,金融资产价格变化因素有望整体上对我国外储规模形成正面影响。

王青指出,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受上年高基数影响,以美元计价,5月我国出口额同比上升7.6%,年初以来累计同比上升2.7%,扭转了去年全年的负增长局面,另外,近期跨境投资波动也在减弱,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部状况将稳中向好。在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后,国内经济运行也会继续向常态化回归,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控。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5月份,美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制造业PMI、消费、就业等数据超预期下行,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再度升温。

温彬指出,在此背景下,美元汇率指数(DXY)下跌1.5%至104.7,主要非美元货币均有所上涨,日元、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升值0.3%、1.7%、2.0%。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10年期美债收益率环比下降18个基点至4.51%,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9%,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4.8%。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影响,5月末外储较上月末上升312亿美元至32320亿美元。

王青进一步判断,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储规模将持续稳定在略高于3万亿美元这一水平。这将为保持人民汇率处于合理水平提供坚实基础,成为抵御各类潜在外部冲击的压舱石。

央行增持黄金速度逐渐放缓

黄金储备数额5月份未有变化,与4月份数据持平,而此前多月该项持续增长。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5月末央行黄金储备为7280万盎司。截至4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已连续第18月实现增长。记者注意到,2022年10末对应为6264万盎司,前后相差1016万盎司,显示近两年来官方大幅增持黄金储备,不过近来增持逐渐放缓直至5月份暂停。

世界黄金协会披露,中国官方4月增储2吨,这是自2022年11月重新开始宣布增储黄金以来,增幅最小的一次。4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2,264吨,占外汇储备总额的4.9%,为历史最高水平。2024年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已累计宣布购入黄金29吨。而在过去的十八个月中,官方黄金储备累计增加了316吨,增幅达16%。

另据各国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39吨,是去年12月份17吨净购金量(经修订)的两倍以上,也是全球央行连续第八个月实现净购金。

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2023年全年及四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中已披露,2023年央行购金需求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仅略低于2022年创下历史纪录。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原则,黄金分为货币黄金与非货币黄金,前者由央行持有,是一种金融资产,在金融账户的储备资产项下记录;后者由其他部门持有,是一种实物资产,在经常账户下的货物进出口中记录。

王青分析,总体来看,前期央行持续增加黄金储备,背后主要是受国际储备结构优化需求推动。与此同时,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推进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这意味着后期央行增持黄金还是大方向。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