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公众捐赠的京奉铁路旧影在中国铁道博物馆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05:56

上海市民千里迢迢进京,将珍藏的影集捐赠给中国铁道博物馆,经文博工作者的研究与策展,为世人揭开一段尘封百年的国家记忆…… 近日,“历史记忆中的京奉铁路”展览在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亮相,展出的上百幅黑白照片均出自12年前由汤国庆夫妇捐赠的《京奉铁路》相册,目前这本相册被认定为国家三级文物。

展厅(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三层展厅,百余幅黑白照片呈现在观众面前,影像内容包括京奉铁路的机构、人物、桥梁、工厂、沿线站房、机车车辆等,全面还原了京奉铁路的历史风貌。而为了真实再现京奉铁路的早期风貌,本次展览还展出了相关的馆藏文物,如京奉铁路建筑物上使用的青砖、京奉铁路局职员证章,以及印有京奉铁路路徽的茶壶等。

印有京奉铁路徽标的茶壶(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说起京奉铁路,很多人会感到陌生,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京奉铁路更名为京沈铁路,后成为京哈铁路的组成部分,从而削弱了公众对京奉铁路的记忆。京奉铁路,即北京至奉天(今沈阳)的铁路,它肇始于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之后不断向西南和东北方向展筑,于1907年正式定名为京奉铁路,1912年全线通车,干支线共长1372公里有余。作为连接中国华北与东北的交通大动脉,京奉铁路设大小车站百余所,尤以正阳门东车站、天津东站和总站、唐山站、奉天站为大站。

《京奉铁路》相册中的正阳门东车站影像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展出的一张照片中,印有“PEKING-STATION”英文字样,这便是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也是本次展览的举办地。据了解,正阳门东车站1906年启用,曾经是北京规模最大的火车站,直至1959年新北京站建成通车,正阳门东站随之停用。作为中国铁路的早期工业遗存,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于2001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改建为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实现了建筑文物的活化利用。公众在观看本次展览时,亦可将照片中的老站房与现实进行比对,感知正阳门东站的百年变迁。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旧址,现为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展出的黑白照片,全部出自一本《京奉铁路》的相册。北青报记者在铁博馆看到,这本相册长35厘米、宽28厘米、厚7厘米,陈旧的黑色封皮存在轻微破损,但封面上的英文“C.G.R.Peking-Mukden Line”字迹清晰,意即“国有京奉铁路”。据了解,这也是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本《京奉铁路》相册。

展柜中的《京奉铁路》相册(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副馆长周伟介绍,这本珍贵的《京奉铁路》相册源自上海的汤国庆先生和陈雅芳女士。2012年9月26日,夫妇二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将他们珍藏的《京奉铁路》相册无偿捐赠给中国铁道博物馆。“当我们翻开相册、浏览照片之后颇为惊喜,作为官方资料,这本《京奉铁路》相册收纳有125幅照片,而且品相比较完整,真实全面地‘映画’了上世纪二十年代京奉铁路的历史风貌,对研究京奉铁路的历史、发展建设、社会背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周伟表示,汤国庆先生和陈雅芳女士的无偿捐赠,填补了铁博的馆藏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展厅(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希望能通过展出的老照片,寻找到有价值的线索,进而保护京奉铁路的建筑遗存。”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王嵬在观看了本次展览后表示,老照片中的京奉铁路建筑很多已经消失,有的停用后仅剩遗迹。而在北京市的丰台区和大兴区,尚存缺少文物身份的京奉铁路附属建筑,他已向当地文物部门递交文物认定申请,并持续开展历史调查。

上图为京奉铁路滦河大桥旧影,下图是王嵬于2023年1月拍摄的滦河大桥遗迹

对话 | 相册原件已得到妥善保护 后续将修复残旧外皮

对话人: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副馆长 周伟

北青报:您知道捐赠者是如何获得这本相册的吗?

周伟:大约在2002年前后,汤国庆先生在上海城隍庙的一家旧货店,发现这本相册后便爱不释手,随后将其收藏。由于上海气候比较潮湿,相片出现霉斑,他特意购买了一台干燥箱,将相册放置于干燥箱内保存。2011年,汤国庆夫妇到北京参加活动时,看见天安门广场东南侧的中国铁道博物馆,便萌生了捐赠相册的想法。

北青报:针对相册封面存在的破损,铁博准备采取哪些保护措施?

周伟:这本相册有上百年历史,我们接收到相册时,封面已有少许瑕疵,我们并未轻易修补。随后,这本相册被中国铁道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为延长博物馆文物的寿命,我们平时将相册和纸质文物放在专业低氧气密柜进行妥善保存,尽量隔绝光照和空气氧化。后续我馆将请文物修复专业人员,对相册残旧的外皮进行修复。

北青报:此次展出的照片是如何翻印的?

周伟:相册中只有照片,并未附带底片,因此照片就成为仅有的影像资料。为保护好这本相册,同时方便研究和展示,2012年获赠相册后,我们按照文物管理要求对相册登记入藏,建立文物档案,测量拍照,并对每一页、每一幅照片进行了翻拍,拍摄时禁止使用闪光灯等光源直接照射。此次展出的照片,正是利用当年翻拍所得电子文件印制而成。在获取数字影像时,我们并未选择电子扫描,也是为减少外界对老照片的接触,尽可能延长文物寿命。

北京青年报2024年5月27日相关报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公众无偿捐赠的京奉铁路旧影在中国铁道博物馆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7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恢复开放的公告
中国铁道博物馆 2024-03-08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3月3日起暂停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1
北京文化新事儿|铁路文化学者王嵬 11处建筑遗存获得文物身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4
“毛泽东号”机车文物精品展亮相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