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让“去博物馆打卡”成为生活常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7 15:45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2024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9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自此以后每年均组织国际博物馆日相关活动。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与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主会场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据了解,今年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将进行一系列重要发布,包括公布2023年度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发布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等。

众所周知,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还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赋能城市美好生活,为生活增色添彩。这也正是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努力营造历史文化语境,让更多人参与体验博物馆文化的根本原因。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及近年来花样翻新的文物与博物馆叙事方式不断出现,都为不断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国人“打卡”博物馆提供了有利条件。

令人欣喜的是,依靠不断创新,我国博物馆已不再是单纯的文物展示,而是让文物“开口说话”,使其“鲜活可触”。其中,既有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沉浸式展览带来的新体验,也有增加互动,带来如真似幻的满意效果,这使博物馆体验更丰富也更受大众欢迎。“博物馆+”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形成,使“文化大餐”不断,让体验更接地气。

随着国人对增强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文化体验已成为文旅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博物馆为代表的文化类景观在各类人群中持续升温,尤其在年轻群体中。那么就要因势利导,让“去博物馆打卡”成为生活常态,使其蔚然成风,更好地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对于启迪民智,书写文明,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文/刘天放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博物启智 文以化成 —— 国际博物馆日各地活动精彩纷呈
国家文物局 2024-05-20
2023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8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将于5月18日正式开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0
国家文物局启动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申办工作
国家文物局 2023-10-31
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启动,100所中小博物馆纳入首批计划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