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设立“中国工匠日”更好弘扬工匠精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14:30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建议设立‘中国工匠日’,礼遇高技能人才。”3月8日,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代表和其他代表讨论了设立“中国工匠日”的建议。作为连续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他继2021年全国两会后,第2次提出这一建议。(3月9日《工人日报》)

继2019年浙江杭州设立“工匠日”后,广西柳州、江苏苏州、陕西咸阳、山东青岛等城市和区县纷纷设立“工匠日”,社会效应良好。从2020年开始,陆续有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在国家层面设立“工匠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郑亚莉委员继2021年、2023年全国两会后,今年再次建议:设立“中国工匠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我国自古以来有着尊崇能工巧匠、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庄子》中“道也,进乎技矣”,《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劳动者深入钻研、默默奉献,锻造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都镌刻着能工巧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人以才立,业以才兴。从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再到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无不彰显着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以及弘扬工匠精神的高度重视。

技能人才是技术工人中的佼佼者,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多个职业群体有相关节日,如教师节、护士节、医师节、记者节、农民丰收节等。在国家层面上为技能人才群体设立属于他们的节日,也是大势所趋、大有必要。值得欣喜的是,代表委员们告诉记者,他们的建议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反馈。设立“中国工匠日”,既是对广大技术工人的莫大鼓舞,也将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

让技能人才拥有一个专属的全国性节日,不仅可以提升技能人才群体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还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激发广大技术工人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吸引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孙景南代表介绍了自己从一名普通女焊工到获评“大国工匠”的成长经历。总书记赞许并指出,“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

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离不开工匠精神的砥砺铸魂。建议设立“中国工匠日”一个特殊含义,就是要让工匠精神成为各行各业普遍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新时代是奋斗者的黄金时代,也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黄金时代。我们要重视弘扬工匠精神,讲好工匠故事、褒扬工匠情怀、涵养工匠文化,为技能人才提供更大的舞台、更好的待遇,加速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发展环境,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文/付彪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弘扬工匠精神,让更多劳动者用匠心铸就技能报国梦想
央广网 2024-05-02
北青快评 | 打造工匠学院多举措健全技能人才培育机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1
培养大国工匠,实实在在办好职业教育
中国青年报 2024-03-18
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人民日报 2024-03-11
实实在在搞好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中国教育报 2024-03-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