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密云区大城子镇“传统黏饭”闯市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7 10:32

白气蒸腾、红碗出锅,河下村第一书记郑忠义端起热腾腾的“高粱黏饭”,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种黏饭在河下村已传承上百年…… 近日,北青报记者从密云区大城子镇了解到,当地的传统美食“高粱黏饭”经过加工包装成礼盒,正准备推向市场。

2021年,郑忠义由北京首发物流枢纽有限公司派驻到密云区大城子镇河下村担任第一书记。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民朴素善良是河下村给他的第一印象。基础条件虽好,但缺乏产业支撑,河下村被认定为集体经济薄弱村。

到村后,郑忠义通过对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等深入了解,发现村里常住的基本都是老年人,有少数年轻人经营民俗旅游,但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思路,亮点特色不够鲜明。

经过认真思考,郑忠义发挥自己学过市场营销、从事过经营策划的优势,开始为河下村量身定制乡村发展规划。

村里年轻人不多,20多岁的村委王梦宇成了郑忠义谋划产业发展的“最佳拍档”。他们共同瞄准了红薯、小米、核桃的深加工,但河下村的农产品缺乏特色,一时间还不知从何做起。

驻村期间,郑忠义的亲朋好友经常来探望他。河下村饭店里的一道“高粱黏饭”令城里人啧啧称奇,绵软的高粱配上白砂糖,甜甜糯糯,香气十足。他们不仅没见过这样的吃法,更没尝过这样的美味,纷纷要求“打包带走”,而这一举动启发了郑忠义。

通过向王梦宇了解,得知这道“高粱黏饭”是当地传统美食,需要用上好的高粱米浸泡一晚、再蒸上3-4个小时,过程中细致掌握火候才能做好,所以必是结婚、高考、过年等“人生大事”和重要节日,村里妇女才会亮出绝活、端上这份大餐。

高粱黏饭虽然好吃,但做起来耗时费力。能不能把它做成像方便面一样简单的食品?通过市场调研,他们发现销售高粱米原料的大有人在,而出售“高粱黏饭”成品的却几乎没有,市场上仍旧“空白”。郑忠义与王梦宇一拍即合:“黏饭——行!”

就这样,他们请教村里的大娘蒸出一碗美味黏饭的关键诀窍,又请北京农学院的教授团队反复试验水、米与红枣、红豆等配料的最佳比例,形成固定“配方”。带着“配方”,他们跑了天津河北50多家工厂,最终选定一家技术过硬、品质可信的工厂委托加工。

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调整,第一批“黏饭”礼盒终于制作完成。

“我们把本村最好的高粱米送到厂家,经过清洗、浸泡、蒸煮、灭菌、包装等10多个环节,制作成一份只需要隔水加热几分钟就能吃到的方便黏饭。”

学过包装设计的王梦宇此时发挥专长,利用“黏”与“年”的同音,设计了“鸿运黏饭,好运年年”的包装礼盒,甚至开始对接经济公司,瞄准“年货”市场,打算用“直播带货”的模式“火”一把……

“我们已经进行食品经营备案,陆续收到一些帮扶企业的预购订单。但是,我们不能光等着帮扶,还是要把产品真正推向市场,看看咱村里的好东西能不能带来收益。”郑忠义信心满满。

图片提供/密云区大城子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15分钟包35个粽子 密云区大城子镇“包粽子比赛”庆端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8
密云区新城子镇推出特色乡村农事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朝阳区和平街街道1500人赴密云区大城子镇开展党日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8
密云区大城子镇研学活动揭亿年“子母石”神秘面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5
密云区大城子镇为困难群众送上80余份慰问物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