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学校为减负要求学生不带书包回家 禁带书包算减负吗?
华商网 2023-10-15 15:38

近日,“学校为减负要求学生不带书包回家”登上各平台热榜,引起网友热议。

家长晒通知:放学不带书包回家 不再发布作业打卡

近日,江苏如皋一名家长发布视频称,自己收到学校通知:周一到周四晚,学生一律不允许带书包回家,相关内容引起热议。

网传视频显示,除了上述家长收到的“不允许带书包回家”的通知,另一位当地家长表示自己也在微信群收到了相关通知。其中提到:“应上级部门要求,学校将严格执行《如皋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实施策略》中的相关要求,如孩子们放学不带书包回家等,故今后不再发布作业打卡。”

当地教育局:并非禁止,将予以纠正

有记者联系到如皋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是不允许带书包回家,而是为了控制学生的作业量。”

该工作人员介绍,如皋市进行“双减”工作以来,每所学校开展了两个课时即90分钟的课后服务,能够满足学生课外作业的时间,“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至于个别学校不允许带书包回家这种形式上的禁止,我们也会通知其予以纠正。”

江苏省教育厅:曾发文规范减负标准及尺度

江苏省教育厅此前曾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作业管理规范》,为江苏省中小学生减负,规定了明确尺度和标准。

《规范》中明确,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巩固练习全部在校内完成;三至六年级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鼓励探索推行作业免写、无作业日制度。

不过,教育厅文件并没有对书包背回家做出任何规定,减负和书包背不背回家没有必然因果联系。

网友观点:有人拍手叫好 有人觉得荒唐

对于学校“不允许带书包回家”的通知,网友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网友认为这是形式主义,“荒唐至极”。有网友表示,此举“治标不治本”“可能会让家长更焦虑”。还有网友觉得,“放学回家背不背书包是个人自由”“没必要硬性规定”。也有网友对此表示赞成。

网友a0d3007说:说实话,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就开学和放假背过书包,平时根本不用背书包上学放学,现在不让背书包也不是不行,但至少得背一个小包,带水杯啊雨伞啊等等。

网友唐七1984说:双手支持,孩子书包太重了,让他把东西放书桌里,不要每天带回来,还说老师不让。

>>热点锐评

减少作业后让孩子干点啥? 学校应在这方面多动脑筋

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必须承担的职责,“禁止带书包回家”的初衷是为了控制作业量,这值得肯定。但实际上,禁带书包和减少作业量,两者之间并无必然因果关联,如果学生偶尔没有在校内完成作业,或的确得带书本回家复习,带书包回家是否就算违反了学校规定呢?

在实际生活中,有类似做法的学校并不少见,有的不让学生带书包,却下发“布袋子”用来装个别作业本,有的限量发放“书包卡”,给书包开“出门条”……可见一刀切的禁令有形式主义之嫌,反倒会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不便。目前,如皋市教育局回应记者采访时也承认,“这种形式上的禁止”已通知校方纠正。

不带书包回家学生就“自动”全面发展了吗?“双减”政策要切实抓实落实,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和动作上,学校更应在“减少作业后让孩子干点啥”这个问题上多动动脑筋。

“减负”不应只看形式 更应看到本质

“背不背书包”只是一种形式,“减负”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作业设计,应该更有质量,指向生长,不在于背不背书包回家。

建议老师们布置作业时,减少机械作业,增加发展思维的作业;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动手的实践作业;减少学科作业,增加跨学科的探索型作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类作业,不仅会运用到多学科知识,同时也会提升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时候孩子们回家做一些实践作业的时候也会用到书本,查阅资料,因此减负不应该只看形式,更应该看到本质,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学校“减负”家庭“增负”?4条建议给家长“松绑”
人民网 2024-04-27
教育之怪现状 | 书包“瘦身”本质是学生减负
中国教师报 2024-04-05
学校课后服务为学生“减负” 为家长“解难”
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3-12-21
禁止学生带书包回家:“双减”不能搞形式主义
中国青年报 2023-10-18
北青快评 | 为小学生“大书包”减重的“标与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