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小短剧也应有大情怀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8 07:23

化成人形从大英博物馆出逃的“玉壶精”,遇上身在英国的中国记者,一段奇幻的故事就此展开。最近,这部由视频博主“夏天妹妹”和“煎饼果仔”自制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网上热播,9月5日,该剧迎来大结局。小玉壶期待日后“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令无数网友泪目。(9月7日《现代快报》)

短视频几乎是快餐文化的代名词,很多短视频往往满足于没有多少意义的娱乐,不能激发人们的澎湃情感和深度思考。然而,《逃出大英博物馆》却颠覆了我们对短视频的固有印象,它共分三集,总时长不到20分钟,平均每集不到7分钟,自播出后就收获不少好评。

近年来,视频博主群体给受众的印象似乎有点儿“复杂”,不少博主都想紧抓短视频流量变现的风口,大赚特赚,要数量不要质量。一些博主为吸粉吸睛,不惜冲破道德底线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如造假摆拍骗流量,如靠炒作“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等引流,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而《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两位年轻博主,从今年年初开始自发创作,并远赴英国拍摄,历经半年,才把这部小短剧奉献给观众。他们并非迎合热度、赚取流量而“一时兴起”地创作,在没有商业利益、没有巨额投资的情况下,依靠慢工出细活,打造出一部免费观看的精品,实属难得。

更关键的是,这部作品具有浓烈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它关注的是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和文物“回家”的严肃话题。文物流失是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至今,共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数量就达100余万件。而大英博物馆内现有中国文物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唐宋三彩、珐瑯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件件都是绝世珍藏。故互联网上有个说法,“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煎饼果仔”在翻阅资料创作剧本时,就有一种无名的强烈情感堵住了他的咽喉。观众欣赏这部小短剧,也可以从拟人化的小玉壶身上,感受到令人动容的文物思乡之情,感受到创作者深深的家国情怀。

可以说,这部小短剧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的处境,用简单而富有情感的镜头语言和画外音,将一个民族盼望文物“回家”的情感,通过一个小切口表达出来。它的形式创意和思想深度不亚于一部电影。据报道,很多网友看完此剧后留言表示,对文物“回家”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文物和国家,彼此血脉相连。还有网友称赞创作该剧的这群年轻人,身上流淌着我们民族最深沉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一片冰心在玉壶”。期待更多“小短剧”具有“大情怀”,以新颖的内容表现与深切的价值表达,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共情共鸣。

2023年初,大英博物馆曾曝出文物失窃事件,就在近日,大英博物馆再次被曝出有约2000件馆藏珍品不翼而飞。这一事件引起全球网友关注,多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文物。这一背景让《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上线正逢其时。虽然流失文物的“回家”之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我们相信,它们总有“逃出”异国博物馆、重回故土的那一天。而这需要更多国人为此不懈努力。

文/何勇海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