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大戏看北京|北京曲剧《少年天子》与新戏曲青年跨时空相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2 21:23

一部北京曲剧《少年天子》,梅花奖得主、表演艺术家许娣琢磨了35年,今年终有机会将自己沉淀多年的所思所想呈现于舞台。1988年初排《少年天子》,作家凌力的同名原著尚未获得茅盾文学奖,许娣则是不折不扣的青年演员,但这出气势恢宏的剧目当年便以瑰丽和深沉的色调,在戏曲舞台一枝独秀,被誉为继《杨乃武与小白菜》和《珍妃泪》之后,北京曲剧最具代表性的清装戏,为这个年轻的剧种积累了宝贵的新经验。

近日,这出北京曲剧的传统保留剧目以全新阵容登台长安大戏院,许娣时隔多年再演孝庄,青年演员王厚义和李亚桥饰演福临和乌云珠。这出七场大戏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福临(顺治)与乌云珠(董鄂妃)之间的一场爱情悲剧。同名小说更是斩获第3届茅盾文学奖,得益于原著丰厚的文学基础,作家把清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诸多风云人物和系列历史事件,以全方位的大视野,波澜壮阔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深刻描写了清初各个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利益诉求与命运。而北京曲剧的改编,则把原作广阔的生活画面,浓缩到以福临和乌云珠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的宫廷生活中,并围绕这条主线,勾勒了以少年天子福临为代表的主张汉满文化融合一方与朝野中反融合势力的争斗。当年从文学剧本、音乐唱腔、舞台美术到导表演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获得了很高的审美价值。

北京曲剧与北京历史及城市文化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擅于编演清代和近现代北京人生活为题材的剧目。“中国戏曲舞台上清装戏不是很多,由于北京曲剧的剧种特色和发展背景,演绎清宫故事十分擅长。北京曲剧发展至今,清装戏创排过许多优秀作品。”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崔迪介绍说,“在上世纪80年代,《少年天子》的排演成为当时北京曲剧艺术创新的一面旗帜,打破了很多创作桎梏,服装造型上非常新颖,进行了适度改良,舞台形象具有雕塑美,包括音乐、置景等多方面都有突破。时隔35年再度复排,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又全方位地进行了提升,把戏曲化与时尚化相结合,将戏曲的写意和戏剧的写实更好地融合,添加了更多宫廷剧的符号表征,增加了礼仪展示和舞蹈表演。”据悉,《少年天子》对原有传统曲牌联唱的音乐体制做了丰富和发展,细腻处沁人心脾,激昂处壮气励志,具有不同以往的感召力。

“如何把‘天子’立住,体现他的励精图治、少年亲政、锐意改革,这是新版改编的一个主要方向。复排经典,我们要‘守’住原来的菁华,‘守’住北京曲剧的韵味,也要‘创’作更多元化的演出形式,‘创’出更具国际视野的交流合作。”崔迪表示。

当年剧中不少精彩唱段,在此次的复排版本里都保留了下来。编剧张帆表示:“原剧时长比较长,这次改编做了一定情节删减和节奏调整。原版侧重讲述福临与乌云珠的爱情悲剧,而此次更加强化了少年天子福临对宏图伟业的雄心壮志,也相应增加了一些角色。这样可以让观众体会到那个动荡艰难的时代背景下,福临和乌云珠二人由爱情出发到家国情怀的脉络。”对于剧作上的提升,张帆介绍说:“福临和乌云珠的唱念交流中,避免缠绵在小情小爱上,这次则更多体现了政治抱负和文化观念,剧目尾声还增添了福临的核心唱段。”福临其人颇有韬略与才情,故事发生时正值清兵入关统一华夏之际,这是两个民族、两个政权、两种文化的一次大撞击。“这个剧里的主要冲突是汉满冲突,在各种细节中都有所体现,比如‘寿宴’一场中,新加了福临亲手绘制送给孝庄太后的寿礼‘松鹤延年图’,引起现场众人争议,类似的情节设计每场都有。不过虽然作了变动,但并未脱离原版的框架,以最大程度呈现出剧目的原创精髓。”

北京曲剧《少年天子》原排导演余笑予被业内称作“戏剧狂人”,在复排导演陈志飞眼中,当年的版本在空间处理、空间转换、整体风格上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如今我们复排这出现实主义悲剧,既不能失去原作的精神表达,又不能脱离当下的审美。”他希望在压力与不羁、自由与束缚中,释放出人物内心深处坚定的追求与远大理想,“整部戏不再是一场一场单独个体的存在,而是将场与场衔接、连贯、一气呵成。戏不断,光不切。同时侧重于形体动作歌舞化的表达,以满蒙汉舞蹈元素为主,增添观赏性。”

而作为当年作曲戴颐生的弟子,复排作曲顾静媛表示,“复排剧目,总谱整理是一个繁复冗杂的过程。这出戏这么多年来,没有再进行过现场乐队伴奏,民族打击乐部分,许多是当年老艺术家们灵活发挥的,并无曲谱记录。随着排练,要重新核对总谱、分谱的准确性,以及与新加唱段、音乐部分的融合。”新版的音乐设计中,尽可能地表达出清初历史背景下宫廷音乐的色彩,并运用新的配器烘托角色内心情感变化,“增加了蒙古族特色乐器马头琴、火不思、萨满鼓等,突出弹拨乐在宫廷音乐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创作理念上新的尝试。因为蒙古族的宫廷舞蹈音乐种类繁多且规制严格,本次采用的是以萨吾尔登和安代舞的音乐元素作为核心进行创作。”

另一项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较大修改的便是服饰,服装设计王燕介绍说,“清宫戏服装,有着它独特的款式,鲜明地民族气息。该遵守的清代穿戴规制要遵守,在此基础上,运用一些现代的制作工艺,在写实和写意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比如皇帝的马蹄袖、下摆的‘海水江崖’、身上的团花和龙纹等都有,但选用了更轻盈的纱制面料。较之清末的奢华之风,清初的服装更为清雅。尤其乌云珠这个角色,服装用色更加淡雅,区别于其他宫中女性角色,突出她在亮丽中带有些许冷静的特点,直至她消香玉陨,完全身着素色,显得倍加凄凉。”而妆造上运用的新版饰品材料主要以仿点翠和仿绿松石、珍珠、贝母、翡翠为主,色彩上搭配服装整体统一,妆面造型也加入了新编戏曲妆的元素。

剧中的孝庄太后可谓一位极具分量的人物。她既是福临与乌云珠爱情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二人婚姻的成全者,在她身上既有封建统治者的专断,又不失人性的良知与舔犊之情。她坚定地维护封建帝王的统治和满族的世袭特权,又能够接受和容忍新文化新思想。两次出演孝庄,此次还担任了复排艺术指导,排练中,许娣洞察别人更观自己,“当年这个角色确实是让戏曲界认识了年轻的我,但这些年我时常会想起这出戏,很多地方自己当年的处理还有提升的空间,我也琢磨着如果再演自己该做哪些调整。几十年了,我一直对《少年天子》念念不忘,希望它能像《杨乃武与小白菜》和《珍妃泪》那样拍成戏曲电影。”据悉,该剧近期已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演员(剧目)名单,许娣也算是了偿了夙愿。

来去间悲辛无尽,飘零处刹那芳华。少年天子福临的踌躇满志,满汉混血乌云珠的才情聪慧,与这群浸润在传统艺术的新青年跨时空相遇,今人照古人,他们也在舞台上挥洒着谨守“法度”的“自由”。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北京市曲剧团建团40周年 10台大戏呈现“老耳朵新眼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2
总台元宵戏曲特别节目相聚泰州 正月十五四海逢春、致敬梅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2
AI修复珍贵戏曲剧目重映 以数字技术助力戏曲“焕活”传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6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艺术传承教学成果展演即将举行 师生同台呈现14台大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1
名家名团荟萃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