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四港联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光明日报 2023-08-21 10:30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港口兴,则经济兴。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的倡议。近年来,各省区市围绕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先后作出系列部署安排。当前,全国重点港口、铁路、航空等重要枢纽高效衔接、畅通有序,“四港联动”新格局加快形成,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释放中国经济潜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推动海陆空网高效协同,显著提升现代物流效率。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益,加速多式联运发展,谋划部署打造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现代运输大物流体系,实现降本提速。浙江省近年来围绕“陆海空网四位一体”战略部署,大力推进“四港”高效联动,明确以海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信息港为纽带,立志打造浙江交通强国建设新名片,已取得一定成效。数智赋能是实现“四港联动”的重要法宝。内陆出口货物面临着物流链条长、中间环节多、系统不互联等难点。浙江省研发推出的“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2.0,通过大数据、智能AI等新技术加持,实现行业主体间系统互联互通和物流数据全要素汇集,积极赋能物流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助力构建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安全化的浙江省数字物流链生态圈。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全域开放大格局。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的联动,充分发挥了港口经济对内陆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为我国交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以高标准现代物流体系促进区域一体化,推动沿线各省市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例如,“四港联动”新格局为江苏苏北地区发展提供了“海(水)陆空”交通强力支撑,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连云港、徐州依托海铁联运实现抱团发展,创新常态化“一单制”海铁联运,形成了淮海经济区东向出海的陆海新通道。连云港港借助徐州铁运优势,合力打造“中欧班列+海河联运”全程运输、海铁联运“铁路箱下水”运输等新模式,实现连徐内陆沿海双向贯通、联动发展。连云港港还相继与淮安空港、运河宿迁港深度合作,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带动苏北经济带快速发展。

推动合资合作深化,有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物流业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物流枢纽与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可促进供应链变革与价值链提升,在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中创造更大价值。“四港联动”的新格局新模式,让不少沿线港口企业看到了更多合作机会。在江海联运与港口联动方面,无论是沿长江还是沿海,各地都在积极布局。除了港口间的合作,配套产业与港口经济的互动合作也推动了互联互通,为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据报道,在山东,作为京杭大运河通航段最北端的济宁港,将与运河沿线的江苏、安徽、浙江、武汉、重庆等省市的港航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实现港港联动、抱团开发。

实践表明,依托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的联运,能够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大推动力。它不仅是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供应链体系迭代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刘磊 邹一南(作者分别系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构建千亿冷链格局 广州“大冰箱”跑出加速度
南方都市报 2024-03-06
受益于联动接卸、多式联运等举措 前10月长三角外贸总值12.57万亿
解放日报 2023-12-13
长三角海铁联运货量快速增长
新华社 2023-11-20
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西安这样“逐浪出海”
西安晚报 2023-10-11
深化京津“双城”两港联动!天津港—北京平谷海铁联运班列再出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