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大学文化建设“迎来送往”正当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6 07:20

浙江农林大学2023版录取通知书是由毛竹为原料制作而成的

曾几何时,“有知识没文化”成为一些大学毕业生被社会诟病的一个由头。知识可以习得,文化在于传承和创造,但传承不是照搬,创造更需群体智慧。要想让大学毕业生不被诟病为“没文化”,需要高校注重自身文化建设,使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的洗礼,肩负起文化传承和创造的重任。

大学没有围墙,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为社会所共享。让相对封闭的大学文化具有开放性,面向大众进行传播,需要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利用好特定的时间阶段,可持续地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围绕新生和毕业生的入学和毕业,构建年度性、独创性的大学校园“迎来送往”文化,也许更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大学校园“迎来送往”文化最鲜明的承载物,当属寄给刚被录取的准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以及赠给修完学分即将离校学生的毕业纪念品。近年来,越来越多大学逐渐重视专属的“迎来送往”文化建设,这方面的建设成果越发引起关注。

五彩缤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充满了文化的创意。今年东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有一份特殊的礼物——手工绣制的彝绣卡套,三款不同样式的彝绣卡套,将随机一款放置在录取通知书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本科生录取通知书中,有由7颗大豆种子组成的“北斗七星”。校长寄语新生:“希望在你心中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天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内,有一颗小小的当归。学校寄语新生:“‘当’你学成,‘归’家报国,希望每一个天大学子都能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顶天立地,造炬成阳。”

中国传统文化的“迎来送往”讲究的是有始有终。大学青睐新生,自然也不会冷落应届毕业生。今年重庆大学送给毕业生的礼物包括一套印着校徽的定制学位服、一个可爱的布品小熊、一顶遮阳帽、一个帆布包和一盏小夜灯,送给优秀毕业生的还有一个行李箱和一个背包。

有什么样的大学文化,这样的文化就塑造着这所大学的学生。大学“迎来送往”文化建设质量怎么样,网络舆论场的评价可供参考。在新浪微博上,对于新颖别致的录取通知书,好评如潮:“是我不敢想的礼物。”“太用心了……好别致!传统文化真的是有独特的味道。”“传统文化普及得越来越广啦!”“酷,祝前途似锦!”对于毕业纪念品,不少毕业生点赞:“每一件纪念品都很实惠。”“感觉我们比往届的学长学姐更幸福。”“会把学校的心意记在心间……”

网友和毕业生的普遍称赞,肯定的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匠心独运。只有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文化,才能被更好地保存和传播。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机构和大众的责任在于传承,大学在文化创造方面显然负有更多的义务。

在互联网时代,一所大学的文化建设如何,新闻媒体和网络舆论是“在场”的见证者,也是传播者。录取通知书和毕业纪念品,通过学生的传播,这样的“迎来送往”文化也将汇入当代的大众文化,成为当代“文化建筑物”的原材料。

中国大学要走向世界,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样需要一流的大学文化建设成果。一所具有文化底蕴的大学,必然会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仰慕,也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涌向这里。大学的“迎来送往”文化建设,在吸引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的同时,也在吸引着公众的视线,人们同样期待特别有创意的录取通知书和毕业纪念品。

欢迎新生,欢送毕业生,以录取通知书和毕业纪念品为媒介,大学对学子的“迎来送往”中,这样的文化体现的是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正是这样的人文关怀,让大学的“迎来送往”文化建设具有多重的价值。

大学的“迎来送往”文化建设,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让学生未进校门已经感受到大学的温暖。学校如何对待学生,也是在教育学生如何对待他人,不忘始终,是大学“迎来送往”文化对学生的无言教诲。

大学的“迎来送往”文化建设,也有特殊的道德价值。道德教人向善,教人学会尊重,教人以高贵的品德立身。有创意的录取通知书和毕业纪念品,无不蕴含着特殊的道德意蕴,饱含着道德教育的内涵。

大学的“迎来送往”文化建设,还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未来,大学赠予他们的“见面礼”和“临别礼”,相信会有不少学生终身收藏。这样的收藏通过家族代际传播,获得相应的历史价值,可能成为文物级的文化造物。

通过“迎来送往”文化建设,大学的“围墙”通过录取通知书和毕业纪念品被“解构”了。通过入学的“邀请函”和临别的“无言寄语”,大学文化走向全球各地,大学从此不再封闭,大学理念和大学文化的传播价值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万众创新的时代,大学的“迎来送往”文化建设更为公众所瞩目。大学要证明自身的文化创造力,这样的文化建设正当其时!

文/刘海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以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文化建设
光明日报 2023-09-15
大学录取通知书美在“上新”更在“上心”
光明日报 2023-07-05
北大举办本科生毕业典礼 毕业礼物“博雅星”点亮毕业生前行坐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4
上海首批高校披露年度就业质量报告:从去向到入职,大学生就业难不难
解放日报 2023-01-10
北京交行双向发力促廉洁文化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