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对谈|韩松落:我想做一个写作者中的演技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9 21:00

2023年3月25日下午,韩松落携新书《春山夜行》来到上海朵云书院旗舰店,与作家赵松、策展人祝羽捷畅谈对小说文体的探索和写作的意义。

我想做一个写作者中的演技派

《春山夜行》创作跨度达30年,内部有很大的差异性,有人不习惯这种断裂和跳跃的感觉,也有人惊喜于作者每每不同的尝试。对此,韩松落表示,本书呈现出这种面目一方面是因为人本身是流动的、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创作自然会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有意地选择了做一个“演员”。

如果说写作也有本色派和演技派之分,那么韩松落一定是个演技派。“我不喜欢写那种和自己的生活一致,读者可以从中看见作者的小说。写小说以来,我从来没有写过校园青春类,不是因为这个题材本身不好,而是因为它很容易暴露作者本人的生活轨迹。我想在写作时扮演各种各样的人,有时是《春山夜行》中的白酒商人,有时是《天仙配》中的疯女人和她憨厚的丈夫,下一次可能是一个带领着‘五怪人演讲团’的工会干事。”在《浮花》中,我觉得这种表演非常过瘾。我总是想挣脱肉身的束缚,成为孙悟空那样一个有七十二变能力的人,所以有时候会有意识地做文体上的实验和文体上的变化。”

对于文体上的实验,赵松认为这正是《春山夜行》十分可贵的一点。“文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我在评判作家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看他有没有文体意识。有些作家写了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文体。”赵松认为,文体不是内容的壳子,不是一个容器,而是对于小说来说一种非常真实、本质的东西。许多读者已经接受了小说当下流行的面目,而忘记了小说两百年来发展史上曾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面目。“ 其实从福楼拜开始就存在文体意识。所谓的文体意识,就是有且只有一种方式才属于这个小说。如果我用一种方式制造十篇小说,这不叫文体,这是薯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定跟艺术无关。每一篇都一样是很可怕的。”

对于当下小说文体探索的衰退,赵松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有大量实验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小说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开始追捧那种叙事性很强的、更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小说,好像只有这样更能承载人的情感,更能体现人性,好像之前所发生的一切跟人性都没有关系。”赵松认为,经验式的小说是不成立的,一个作家未必要亲历其事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比如曹雪芹。曹雪芹出生时家族已经败落,他没有经历过大观园那种辉煌时代,只是听着家人回忆的只言片语,但他依然写出了伟大的《红楼梦》。“这些东西早就证明小说本来就不是一种经验的转化,因为在小说作家的世界里,最有意思、最好玩的恰恰是虚构的乐趣。”

谈及《春山夜行》的虚构性,祝羽捷表达了她阅读时的惊喜。“我觉得大家不应该贬低叙事、讲故事的重要性,能把故事讲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在阅读这本书时感到非常吃惊的一点在于,松落本人不喝酒,他也不了解白酒行业,但是他展现出了很强的虚构能力。即便他的写作是在演戏、虚构,但是他仍然是做了调研的,写出来的东西是经得起推究的。”祝羽捷认为小说的巨大魅力,正在于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物、故事的逻辑都是立得住的。

chatGPT来了,写作还有何意义?

近日,chatGPT成为热点话题,韩松落、赵松、祝羽捷在活动中也谈到了这项热门技术,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韩松落认为,“外包”是理解chatGPT本质的关键词。“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我们已经习惯了外包。生活上的琐事外包已经是常态,而最可怕的是我们把我们的感受力、体验能力也外包了,比如现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但实际上,一部电影里可能还有很多其他更细微、更有趣的东西,但这些都被毫不留情地剔除了。这样一路外包下去,我觉得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连看电影的耐心和能力都丧失了,这是非常非常可怕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像是你请了一个仆人到家里,他为你做所有的事情,但当你对他产生了极度依赖,把所有的事都交给他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仆人了,你的存在已经无足轻重了。”

这也正是写作和阅读在今天的意义所在:这是我们面对人工智能的自留地,但韩松落认为许多人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技术安排得太舒适了。而写作和阅读因其需要主体性的参与,在这个技术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还要继续进行这种特别有主体性的创作和阅读。这件事情我们不能外包出去,尽管这在将来可能只是植入一个芯片就能解决的事。”

祝羽捷对于技术的看法和韩松落类似。作为一个技术的悲观论者,祝羽捷认为这种加速主义最终将吞噬一切,人类终会遭到反噬。chatGPT查阅资料的速度远胜于人力,目前已经可以写出相当不错的艺术评论,极有可能在未来取代策展人、批评家,但小说家会“死”得慢一些。小说本身是一种反效率、反绩效、难以量化的东西,像《春山夜行》这种文体不断变化、不断带来惊喜的小说集,祝羽捷认为chatGPT是难以复制的。

相比而言,作家赵松的态度更加乐观。他认为,小说、电影,乃至人生的意义,都在于其有限性。尽管技术在未来可能会无限延长人的生命,但那时意义将会消亡。“如果生命是无限的,人生就没有意义,就这么简单。在有限当中寻找快乐和意义,去体验各种悲欢离合,这才是人生。”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三三对谈张玲玲:女性写作者的经验与感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6
韩松落出新作《晚春情话》,他的笔触独具西北大地特色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5
中国当代文学的西部片 韩松落全新中短篇小说集《晚春情话》出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夜读|历经千锤百炼,收获万般可能
帆书 原樊登读书 2024-01-13
演讲 | 约恩·福瑟:我为了离开自己而写作
收获 2023-12-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