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名家|余光中:乡愁还在,我该走了
名家散文 2023-01-01 19:00

“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在我们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次身不由己,想做的事情无法实现,想去的地方难以抵达,时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中。

其实这种困境,不管是我们还是文学家都曾体验过,但后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更能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将情绪与感受转化成作品,做自己思想的代言人,正如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与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愁》。

对大陆读者而言,余光中先生首先是“诗人”,随后才是学者、翻译家,但在绝大多数名家眼中,余光中的散文创作高度亦可与其诗歌比肩。

莫言自称余光中的粉丝;文化大师余秋雨曾称赞道,“从林怀民,到白先勇、余光中,我领略了一种以文化为第一生命的当代君子风范”。整个文坛更是因余光中先生的散文,将他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足见其散文创作的高度与深度!

然而在比诗歌篇幅与内容都更为广阔的散文载体中,余光中先生也依然“固执”地抓住其永恒的主题——乡愁,并将其内化为作品中一抹浓重的色彩。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余光中先生那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也在2017年化作诗中那方矮矮的坟墓,魂归故里。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在1949年的7月,余光中从厦门随母亲坐船去香港,但彼时的他没有想到,自己在大陆的生活便就此匆匆结束了。

之后他在香港、台湾辗转多年,也曾远赴欧美国家进修、游历,尽管晚年仍在台湾度过,但也偶得机会回到大陆进行交流访学,不知对他而言,在生命的暮年算不算是跨过了那“一湾浅浅的海峡”。

在散文中他曾写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自从离开大陆母亲的怀抱,一生游走在世界各处的他,对所走的每一步路,踏出的每一个脚印都异常敏感。这是一份离家游子独有的敏感,再加上文人的身份,这份“敏感”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

离开的原因是复杂又难以言说的,和他的命运有关,和整个时代有关,和历史的某个横断面有关。一个岛屿和一片大陆,既相似又不同,之间只隔着一湾海峡,却好像隔着千山万水,隔开了他与大陆母亲的一生。

如果那年没有背井离乡,他之后的命运又会如何?历史没有假设,只是自此,大陆母亲便成了一个游子心中那永远的乌托邦与桃花源,白天念着,晚上梦着,落笔之处皆为故乡。

余光中此后的人生,便困在“乡愁”中走不出,也离不开了!

那年的秋季特别长

在异国的那段生活被余光中称为“逍遥游”,这样听来,似乎算是他一生中少见的轻松时光。

他先后几次去美国进修和讲学,后来又游历欧洲,他在几乎没有生活压力的时候,在新大陆获得了短暂的平静,但是这平静下却藏匿着波涛汹涌,因为在“第二次旅美之后”,乡愁真正开始转深。

关于异国的缥缈记忆中,他时常回忆起那个游子一边听着当时流行的摇滚乐,一边开着车在平原上驰骋的画面,在异国的乡愁也变得更浓重,更悠长,更遥远,也更无奈。

“那年的秋季特别长”,这句话在《望乡的牧神》里贯穿始终。

《望乡的牧神》是余光中真实欧洲生活的记录,但又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仿佛通通不重要,只有某种感情在时间中流淌:上课时忽然瞥见窗外的星条旗,有种“摧心折骨的无边秋感”;在学生家过周末时,走在黄豆田里下意识唱起“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晚上在学生家里辗转反侧,从越战联想到中国经历的战争岁月……

“秋”与“愁”的联系不言自明,作者也是欲说还休,只是像唱一首民谣一样,一遍遍地念着“那年的秋季特别长”。

的确,彼时身处欧洲的余光中是矛盾的,他一边体验着近距离感受异域文化的新鲜感,一边又时常触景生情并暗自神伤,这是异国游子常有的特质,也造就了他独特的散文风格。

如今我们再读《一笑人间万事》,不仅是《望乡的牧神》,而是几乎每一篇都带着忽明忽暗的色彩,文字忽而轻松,忽而凝重,忽而热烈,忽而冷清;但这些风格交错并不使人感觉突兀,而是保持着相同的核心——乡愁。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从20世纪90年代起,余光中开始多次受邀来大陆进行交流、访学或游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寻根”,有机会再看看大陆母亲。

久违了的土地对他来说既亲切又陌生,回访的过程中见到了各种“变”与“不变”,心中感慨万千。离开母亲的缺憾纵然难以弥补,但时隔多年再见故土与故乡的喜悦,自然是不胜言表的。

在《新大陆,旧大陆》中,他曾自问自答:“乡愁真的能解吗?恐怕未必。故乡纵能回去,时光不可倒流。”

他很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在岁月的沉淀中,他早已将那份长长久久的哀愁,化作内心的从容。

无论是在《片瓦渡海》中,他回到阔别六十多年的重庆,站在当年母亲目送自己回学校时站过的山头,获赠祠堂屋檐上的一片瓦当的百感交集;或者是在《日不落家》中,回忆从前与女儿们相处的温馨,感慨她们如今已长大成人、事业有成时的那一份温存……

有些愿望恐怕再也难以实现,而当下生活中尚存的些许慰藉,也为生活平添几分温馨感动。

这是余光中在生命里从容漫步的回音!其实不经意间,他早已化身时光中畅快漂泊的旅客,在花开花谢、人往人来中,选择做一个睿智的不老顽童,并写下那篇《假如我有九条命》,将生命中的七八事一一化解!

余光中|《假如我有九条命》

假如我有九条命,就好了。

一条命,就可以专门应付现实的生活。

一条命,有心留在台北的老宅,陪伴父亲和岳母。

一条命,用来做丈夫和爸爸。

一条命,用来做朋友。

一条命,用来读书。

另一条命应该完全用来写作。

一条命,专门用来旅行。

最后还剩一条命,用来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

相关阅读
感悟|一个人的脾气如何,决定了他人生的的高度
儒风大家 2024-06-21
写作|余光中:散文的6种写法
作家联盟 2024-04-16
赏读|余光中:茱萸之谜
收获 2023-10-25
菲律宾大学生:从中文诗词歌曲中感受“疗愈”力量
中国新闻网 2023-06-14
赏读|余秀华:乡愁就在横店这片小小的树叶上
作家联盟 2023-06-0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