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小学生67%睡眠时间不达标 17%书面作业总量超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30 10:45

微信图片_20210830104618.jpg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教育部8月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6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16个督查组,对全国除有疫情的广东省外的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五项管理”规定落实情况进行了实地督查,回收问卷45000余份。督查中发现一些问题,包括中小学生67%睡眠时间不达标,17%书面作业总量超标。

督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政府部署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只是简单照转文件,没有对政策作系统性、针对性宣传解读。师生、家长对“五项管理”知晓率低,个别省份超过40%的学生和家长不了解“五项管理”规定要点。一些地方工作推进不力,个别省份不少地区和学校计划到9月秋季开学才实施。一些省份没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还是教育部门在唱“独角戏”。

二是学校细化落实不到位。一是手机管理不严密。一些学校申请使用手机制度不够规范,执行流于形式、把关不严。部分学校没有设立手机保管装置和明确手机管理责任人。二是睡眠时间不达标。问卷显示,38%的中小学生就寝时间晚于规定要求,67%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三是读物管理欠规范。一些学校图书、报刊杂志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均配备标准。少数学校存在教师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指定读物问题。四是作业负担仍偏重。问卷显示,22%的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反映有书面家庭作业,17%的中小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超标。部分学校仍有教师用手机布置作业情况。部分教师未履行作业全批全改职责,老师部分批改、学生互批互改、学生自批自改、家长批改作业情况仍存在。五是体质管理有漏洞。问卷显示,38%的学校未落实“每学期视力筛查不少于2次”要求,22%的中小学生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时数不达标。体育课时被挤占问题突出,初三、高三年级尤为严重。

三是家校协同不到位。各地普遍存在学校“一头热”现象。家长虽认可“五项管理”政策初衷,但更担心孩子掉队、输在起跑线上,除学校作业外,不少家长还要额外给孩子布置作业,结果是“老师减负、家长增负”。还有家长不履行监护责任,把管理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下一步将对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分省问题清单,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名义正式反馈各省,提出整改要求,视整改情况适时开展“回头看”。同时组织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在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将“五项管理”落实情况列为考评内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抓住契机提高中小学生自护能力
中国教育报 2022-07-20
把中小学生午休“躺睡”当成大事来办
中国教育报 2022-01-28
教育部:中小学严控寒假书面作业总量 严禁集体补课讲新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07
教育部: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升至33%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2-22
超40万名中小学生成了“小胖墩”,深圳启动“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现况调查”
光明网 2021-10-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