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下一个台风》:一切过往 皆为序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07 08:56

《下一个台风》的创作灵感来自2017年青年作家林奕含的经历,故事本身与谣言和网络暴力有关,而该片的监制方励日前被卷入公共事件,尽管警方已多次通报真相,但依然无法抵挡舆论的“围剿”。这让影片与现实形成了可悲可叹的互文。从这一点看,无论《下一个台风》的最终票房如何,这部呈现生命困境、抨击无端谣言的电影都极具现实意义。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影片将台风比作困境,整个故事并不复杂。美术生林沫沫(张子枫饰)被大学老师性侵,却因证据不足败诉。她从城市逃离,在海边渔村遇到土生土长的女孩阿汐(张伟丽饰)。阿汐外表中性,常被村民嘲笑不男不女,她小时候目睹母亲因流言自尽,从那时起便不再说话。

故事呈现了三种暴力:首先是林沫沫遭受的网络暴力。影片通过滚动播放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让人直观感受到林沫沫遭受的巨大冲击。在整个性侵案中,只有受害者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审判”,她的年轻、她的美丽、她的作品、她的生活,甚至是和她无关的事,都成为网友用来抨击她的利刃。林沫沫出走千里仍无处遁形,性侵者的妻子、同为大学老师的陈淑楠(姚晨饰)前来找她,寻求和解。在菜市场当众指责林沫沫“勾引我老公”的那场戏里,暴力从网络世界转入现实世界,肮脏的文字变成刺耳的辱骂,和烂菜帮、臭鸡蛋一起砸向了林沫沫。

现实非议是故事呈现的第二种暴力。阿汐在流言蜚语中长大,母亲死后,她常常被喊作“鸡婆的孩子”,她的失语是另一种形式的逃离——在个体力量无法对抗外部声音时,她只好“把头埋在沙子里”。当阿汐得知与林沫沫有关的谣言,她的愤怒并非源自友谊,而是来自有着相似经历的母亲。从小的生活环境让阿汐不知不觉站在了母亲的对立面,她一方面不允许任何人诋毁母亲,另一方面又怀疑母亲确乎不忠不贞。直到林沫沫讲出自己的故事,阿汐才开始正视母亲的遭遇。

影片最终以一种理想化的方式解开了阿汐的心结,真相大白时,那些跟风造谣的村民呆愣在原地。但暴力会因为真相的到来而停止吗?故事结尾,性侵者伏法,他的女儿在学校被孤立、被辱骂。当暴力的指针无法瞄准犯罪者,和他有关的人就成为新的靶心。影片无意探讨这种舆论“连坐”是否合理,但可以想见的是,校园中的暴力将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心中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痕。

保不住的体面,要正名的决心

影片对两个性侵者妻子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林沫沫在菜市场和肆意谩骂的村民们扭打在一起后,陈淑楠走到大榕树下自言自语“我真不是个东西”,一旁的青蚵嫂(李心洁饰)默默抽着水烟。她们是被困在上一代婚姻家庭模式中的女性,深知一切罪孽的根源都是枕边人,却选择为了自己和下一代去助纣为虐,一心要保住和美家庭的面子。但她们自己知道,和美的面子之下,生活的里子早已溃烂腐坏。

从阿汐的母亲自杀起,青蚵嫂便心怀愧疚,但她不敢说出真相,只能用橘子糖弥补阿汐。当生命走向尽头,她仍然没有勇气直接面对,所以选择以视频的方式承认自己才是谣言的源头。而陈淑楠作为都市中上一代女性的代表,家庭利益和个体道德的博弈通过一场醉酒戏体现出来。虽然家庭利益短暂获胜了,但在越来越多的受害者站出来后,她知道自己再也无法保全所谓的体面,与丈夫割席后,她选择带着女儿远走。

二者在不同层面上的“离开”是影片的另一层隐喻,创作者并没有将两代人的某种对立表现为女性内部的相互围剿,而是以一种悲悯的方式描摹出时代的更迭。片尾,阿汐和林沫沫一起烧毁了海边那艘承载着过往记忆的船,她们在彼此的支持下找到了各自人生困境的出口,代表着新一代女性为自己正名的决心。与之相对应的,青蚵嫂和陈淑楠就像《海贼王》的台词所言:“我是旧时代的残党,新时代没有承载我的船。”

沫沫,momo

《下一个台风》中的女孩们是幸运的。林沫沫和阿汐本应该是萍水相逢、互不打扰的过客,但阿汐注意到了林沫沫受伤的眼睛从没换过药,而林沫沫说:“我第一天见你,就知道你是女孩。”两人之间的情感勾连从那一刻开始发生变化,这似乎源于某种天然的性别默契,就像电影海报上的宣传语——有一种友情,只有她和她才懂。

此外,影片并不屑于刻画某个具体的施暴者,而是将他们塑造成幽魂般的、无所不在的背景。故事有意通过偏远封闭的小渔村构建起一个不容违逆的父权结构,并由此指涉更广阔的世界,同时借助村民对当地原始宗教的信仰,讽刺他们对弱者的“围剿”。

片尾,林沫沫的坚持让更多女孩选择勇敢站出来,影片没有赋予她们姓名,正如“沫沫”的拼音“momo”,这个被广泛应用在网络上的名字,代表着现实中所有有过类似遭遇的女孩。

回到影片创作的原点,在这个虚构的故事里,导演李玉和监制方励共同为林奕含构筑了一个平行世界,让更多有相似遭遇的女孩无惧流言,隔空挽起了手臂,向邪恶分子正面宣战。无论如何,我们都希望momo们可以站在阳光下,勇敢迈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文/筱囡

编辑/周超

相关阅读
艺评|尚有一片星空存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06
艺评|一个人的北去南归 久违的返璞归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1-06
艺评|麦浚龙的悲观底色 《风林火山》的风格化表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24
艺评|《女孩》:舒淇的无畏与赤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10-17
艺评|一个女人的挣扎 一个影后的诞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9-19
《双药记》—— 下一个青蒿素在哪里
人民日报 2025-08-01
毛乌素沙地治理率已达80% 下一个目标:100%!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05
海淀,永远有下一个感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5-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