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首都机场推出多项便民举措,接送旅客车辆“限时停车”、航站楼内实现体检+换证“一站式”服务、“人为疏导+绿波通行”的方式为求助者打通生命通道……
这几项创新机制的提出,都来自现任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交通警察支队综合指挥室主任、一级警长于宝,他依靠19年的工作经验,以便民为出发点,带领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开发出十余项科技发明专利。“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个‘第一国门’的交通管理成为展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窗口和平台,让每一位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顺畅、安全、便捷。”
创新“三色救护联动机制” 科技赋能让生命通道更顺畅
有一天的晚高峰,于宝带队在辖区执勤,突然接到群众紧急求助:一名工人在作业时面部被切割机严重误伤,血流不止,生命垂危,急需转往市里的某医院救治。当时机场高速正值交通高峰,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危及伤者生命。他临危不乱,立即向上级报告,果断开展现场救援。
“打开应急双闪,跟我走!”他驾驶警车,拉响警笛,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引领载着伤者的车辆一路疾驰,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最终伤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
“其实,这样救助类的事情,在日常处理中常常能够遇到,作为国门交警,热心地服务旅客,就是我们的义务。”于宝说,对群众予以救助是日常工作,但民警遇到不同类型的紧急救助,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法。
“我们遇到过孕妇快生了的,也遇到过受伤严重的,也有其实没有危及生命,但是需要就医的。其中就有一个合理运用警力,在警力使用和救援效率之间的一个平衡的问题。”于宝后来通过学习其他交通管理部门的先进经验,开始结合首都机场的辖区特点对求助类警情进行分级优化,用法治思维建立一套机制。
该分级机制在2017年左右被提出,被同事们叫作“三色救护联动机制”。“三色”依照紧急程度分为红色、橙色和黄色,将求助类警情细化分类,每个级别都有相对应的措施,确保为求助者开辟生命通道的同时,依旧有足够的警力能够处理其他紧急情况。
直到今日,这个工作机制还在沿用,参考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首都机场公安还对“三色救护联动机制”进行了“科技+”的优化,通过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和多部门的高效协同,变成“人为疏导+绿波通行”的方式,用时更短。
据统计,根据“三色救护联动机制”,从2017年以来,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交通警察支队为数十名急需紧急送医的群众开道护航。
推出限时停车系统、构建智能识别模型 带队开发出十余项科技发明专利
首都机场三个航站楼都曾因违法停车拥堵频发,楼前车辆横放斜停,“我们交通民警都是用两条腿去撵着四个轮子的违停车辆,效果不好不说,还特别浪费警力。”于宝说,面对这一顽疾,不能再用传统的“人海战术”。
他结合丰富的一线工作实践,和同事们一起,开始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那些日子,早高峰、晚高峰,客流多的时候、客流少的时候,经常会在航站楼前看到于宝和同事们在踏勘调研的身影。
“那时候,我们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反复勘查测算,包括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人流,因为我们需要准确掌握每一座航站楼不同时间、不同节点的通行路线,找到那个既能满足旅客群众上下车需要,又能够最大程度保障顺畅通行的时间点。”经过于宝和他的团队反复勘察测算、分析车流规律,通过无数次技术论证与方案迭代,最终于2018年推动“限时停车系统”成功上线。
该系统借助精准计时和自动抓拍,有效震慑超时停车行为,扭转了航站楼的交通乱象,不仅极大解放警力、提升通行效率,更成为全国机场交通管理的先进样板。
于宝调任综合指挥室主任后,他进一步深耕科技这一方向,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将综合指挥室的“最强大脑”效能发挥到极致。他牵头组建技术团队,研发“异常车辆查缉布控技战法”。2025年,于宝带着同事再次优化升级了系统,经过反复调试算法,构建智能识别模型实现了重大违法实时预警率达到80%。截至今年9月,累计共查获涉牌违法案件80余起,完成了从“大海捞针”到“精准打击”的转变。团队积极总结成功经验,又研发出“分虫”积分预警模型,还获得了2021年首届全国民航公安建模大赛优秀奖。
在于宝的带领和参与下,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先后取得了包括《基于大数据和VR的跨平台3D智能交通指挥方法及系统》《基于交通指挥指数的警力资源优化方法》《智能警务巡逻辅助系统》等十余项科技发明专利。
升级服务提升 将车管站搬进航站楼实现体检+换证“一站式”服务
“我第三次来到中国,但这是我第一次申请中国驾照,根据网站上的提示准备好材料,一会儿就办完了。”来自德国的安妮说。来自克罗地亚的菲利普在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车管站举着他的临时驾驶许可说,“能够下了飞机就直接办理驾驶许可,不到15分钟我就拿到了证,真的很方便!”
据了解,当前,中国已经对70多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者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也扩展到了50多个。今年暑运以来,北京出入境人员同比增长18.7%。面对中国对外实施的大规模免签政策及首都机场公安局出台的以便民利企五项措施护航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于宝创新提出了把体检医生请到航站楼车管站办公的想法,通过一系列落地推进举措,在今年年初实现了站点内现场体检加换证的“一站式”服务,为国内旅客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扩展国际换证业务,对工作人员培训上岗,熟练使用线上多语种智能翻译与外国旅客交流。
截至目前,这座在航站楼内的车管站已经为外国人办理了数千张驾驶许可,特别是今年暑运以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车管站共办理412张临时驾驶许可,同比增长率超过36%。目前候机楼车管站的便民服务经验已推广至全国数十家机场。
从警19年里,于宝曾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荣获个人嘉奖多次,获评北京市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张丽
校对/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