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库车市教育局组织当地中小学生开启“京韵探秘·学府筑梦”与“京华史迹·红色传承”双主题研学之旅。在北青传媒的精心策划下,这场以“沉浸式学习+互动式交流”为核心的实践活动,让库车少年在文化交融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红色铸魂
在历史坐标中锚定家国情怀
晨曦中的庄严仪式
当库车学子站在天安门广场,看着五星红旗随国歌冉冉升起,听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革命故事讲解,让“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宣言有了具象化的共鸣。
党史长河的精神洗礼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学生们沿着“建党—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时间轴线,近距离参观《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长征草鞋等珍贵文物,在“半条被子”的故事里读懂初心,于“两弹一星”的功勋中厚植爱国情。这堂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党史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可感知的精神血脉。
古今对话
从文化到科技的双向奔赴
居庸关长城上,学生们高诵《少年中国说》,圆明园残垣前,“落后就要挨打”的警示烙印在每一位学生心间。
中国国家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的行程让孩子们在“多元一体”的展陈中,真切体会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意。
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天文馆、鸟巢、水立方之旅则揭开了科技背后的“中国智慧”。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学生们围聚在歼-20模型、山东舰航母沙盘前,军事发展史成为最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强国有我”的信念悄然萌芽。
学府筑梦
校园风华中播种未来坐标
库车学子们带着憧憬与向往踏入首都的大学校园,听着学长学姐分享从高中拼搏到大学逐梦的成长故事。有学生忍不住轻声感叹:“原来只要坚持,梦想真的可以照进现实!” 这场跨越 3000 公里的对话,让 “大学”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名词,而是可以奔赴的未来。
当首都研学之旅临近尾声,库车学子们的行囊里装满纪念物件,更装载着厚重的精神收获。
“以前觉得北京很远,远到只能在课本和电视里想象;现在才明白,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原来北京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也是可以托举我们梦想的未来。”
此次研学的结束,恰是库车少年践行“强国有我”的起点,愿这些在首都汲取精神养分的孩子们,将所见所感转化为奋进的动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少年的华彩篇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辉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