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奈雪的茶和茶百道之后,“新茶饮第三股”尘埃落定。2月12日,古茗正式登陆港股。上市首日其股价一度涨超3%,截至午间休市,股价报9.98港元/股,微涨0.40%。而就在古茗上市的前两天,喜茶叫停了加盟,将重点转向“独特的品牌体验”,坊间认为这开启了新茶饮竞争的下半场,以规模定“胜负”的市场似乎正在悄然转变,前方出现了新的“十字路口”。
古茗上市首日股价相对平稳
2月12日,古茗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01364.HK”,发行价为9.94港元。奈雪的茶 、 茶百道分别于2021年6月30日、2024年4月23日成功登陆港交所,古茗为第三家。
古茗初入资本市场表现稳健,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0港元,盘中一度涨超3%,随后涨幅有所收窄。截至午间休市,古茗报9.98港元/股,微涨0.4%。虽然涨幅不高,但是相对于此前上市的新茶饮品牌首日即破发的表现来说,古茗在港股的表现平稳不少。
2025年2月4日,古茗正式发布全球发售公告,启动招股程序,宣布计划于2月12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此次招股共发行约1.59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股份约为1586.12万股,国际发售股份约为1.43亿股。每股发售价范围在8.68港元至9.94港元之间,最终发售价定为每股9.94港元,所得款项净额为17.21亿港元。
香港公开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股份数目43.48%,获认购194.87倍;国际发售股份数目占全球发售股份56.52%,获认购15.03倍。此外,古茗引入包括Duckling Fund、腾讯、元生资本、正心谷资本、美团龙珠在内的5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7100万美元(约5.53亿港元)的发售股份。
招股书显示,2023年,古茗收入76.76亿元,净利润为10.9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实现收入64.41亿元,同比增长15.6%,净利润为11.2亿元。
根据古茗的招股书,2024年前三季度,古茗GMV(商品销售额)为166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20.4%。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门店数量达9778家。而另据市场消息,该品牌在去年12月开出第9999家门店,目前门店数量或已破万。
古茗开始的新茶饮行业之变
事实上,古茗的发展路径与很多当下新茶饮品牌有所不同,对于很多北方的消费者来说,古茗是一家只闻其名不见其店的茶饮品牌。截至其招股书发布日,古茗还有19个省市的空白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包括北京、上海、内蒙古、东三省等省市,目前都没有古茗的门店。甚至有网友请求当下最热的《哪吒2》联名新茶饮品牌,都有北方网友在评论中“恳求”不要选古茗,因为自己所在的城市没有。
而这部分市场的“空白”,也正是资本看好古茗的重要理由之一。但是,就在市场还在观察这家上市之初已有万店级体量的品牌时,2月10日,作为新茶饮头部品牌的喜茶,一封内部信却让市场人士感到了新茶饮行业竞争态势的变化。
喜茶在这封内部信中表态称,拒绝门店规模内卷,暂时停止接受事业合伙申请。其还表示,短期内“数字游戏”与“规模内卷”的死胡同,并不是行业的终点。自2022年底喜茶开放加盟后,其门店数量迅速增长至2024年9月的4300多家。上规模的同时,也频频曝出消费者质疑和卷入行业价格战之中。
喜茶也表示,未来将更加极致地执行差异化战略,为用户带来独属于喜茶的品牌体验。喜茶还会在2025年强化品牌与用户的深度连接,回归用户与品牌。
不仅是喜茶,奈雪的茶也在尝试新茶饮品牌的其他思路。有消息称,“奈雪的茶・Green轻饮轻食”店近日已正式开业,门店位于深圳南山区,由原茶饮门店改装升级而成。其菜单除了保留奈雪经典系列茶饮、咖啡、软欧包系列产品,还特别主推以“能量碗”为代表的轻食,单价27-32元之间。
规模与品质的平衡之路
对于这些变化,部分分析人士表示,市场开始从“规模崇拜”转向“效率优先”,更注重规模与品质的平衡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喜茶作为头部品牌,不加入价格战而是转向自身高质量发展,也是引领了行业。新茶饮行业不同的企业有自身不同的定位和品牌调性。此前为了追求万店目标和规模效应,很多品牌缩小了加盟商的开店半径,降低了加盟门槛,这对于产品品控、服务品质都有一定的影响。如今有头部品牌站出来,将行业竞争方向引导回品牌升级、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等“苦练内功”的方向,对于新茶饮行业回归高品质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也能刺激行业向更健康、更良性、更有序的方向发展。
而资本也在寻找这种规模与品质的平衡点。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现制茶饮市场前五大品牌的市场格局已基本成型:蜜雪冰城以20.2%的GMV份额稳居榜首,古茗以9.1%紧随其后,茶百道(8.0%)、霸王茶姬(5.0%)及沪上阿姨(4.6%)分列三至五位。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2日,全国奶茶饮品门店约为41.3万家,近一年新开14.2万家,净减少约1.8万家。也就是说,在同一年关了约16万家店。
同时,根据古茗招股书,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2021到2024年古茗加盟商流失率从6.2%升至11.7%,比重有所上升。
这与其市场扩展策略不无关系。古茗采取了一种名为“地域加密”的开店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在单一省份内密集开店。当在该省的门店数超过500家时,古茗认为具备了规模效应的基础,然后才会考虑扩张。这样古茗的供应链不必在短期内拉得太长,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和统一性,但同时“地域加密”会让品牌方受益,但加盟商的“短兵相接”可能会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
分析人士表示,新茶饮的下半场,是行业洗牌与战略分野,是供应链与品牌的双重博弈。对于加盟为主业的品牌来说,在万店规模背后,供应链效率、加盟商生态、产品创新力将成为竞争关键。同时,品牌需在规模与品质间找到平衡点。未来,谁能在供应链降本与品牌升级中掌握先机,谁就能在存量市场中突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马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