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今天,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如约而至。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将在6个大项64个小项的比赛中用拼搏与汗水书写追梦故事。这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体育盛会。随着哈尔滨亚冬会开幕,中国的“冷资源”正在释放更多“热活力”,世界将再次见证“中国冰雪”的独特魅力。
犹记2022年新春时节,北京冬奥会在大年初四的喜庆氛围中拉开帷幕,开启了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新篇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在冰上传统优势项目中保持竞争力,在雪上项目中取得新突破。以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为契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成为现实。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85亿人次,预计该数据在2024-2025冰雪季有望突破5亿人次,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10053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热度持续攀升,全国各地纷纷利用自身的冰雪资源优势,吸引八方来客,推动冰雪文化、冰雪产业快速发展,冰雪经济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从京津冀冬季旅游文化季为春节构建新消费场景,到作为亚冬会雪上项目举办地的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日接待游客较去年同期增长20%,推动“文商旅”融合消费向纵深发展;从面朝黄浦江的沪上最大户外水岸冰场成为春节假期市民和游客的热门去处,到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在新疆阿勒泰滑雪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带动酒店、餐饮、交通、娱乐等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自北京冬奥会点燃的冰雪激情穿透凛冽寒风,在中国大地迸发升腾。
而今,亚冬会的火炬在中国再次燃起逐梦之光,照亮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新气象,奏响和平、友谊、进步的新乐章。“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哈尔滨亚冬会口号与“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共同寄托着全亚洲共赴未来、共襄盛举的愿景。
这是同心筑梦的激情,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首次参加亚冬会,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数量、运动员的规模有望创历届亚冬会之最;这是尽锐出战的激情,中国派出参赛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冰雪健儿队伍,将在主场争创历史最好成绩;这是文明互鉴的激情,赛会期间各代表团将参与非遗体验、冰上杂技、戏曲巡游等系列活动,进而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交流、增进友谊;这是大美纷呈的激情,冰雪之美、音乐之美、人文之美、烟火之美构成的冰城风景,让因为一场赛事结缘一座城市成为现实。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说得好:“冰雪不是寒冷的代名词,而是梦想起航的地方。”亚冬会对她和其他冰雪项目运动员来说是展示竞技水平的舞台,而对于更多人来说,这是又一次深入了解冰雪运动的好机会。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随着第九届亚冬会开幕,政策与市场共振,游客与市民同乐,冰雪运动的“冷”资源将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热”引擎。
当前,冰雪健身、冰雪赛事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和生活时尚,与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持续激发新型消费潜能的经济发展方向高度契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冰雪经济在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增强产业带动力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加快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加快实现冰雪经济主要产业链条的高水平协调融合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冰雪经济这个朝阳经济、绿色经济、富民经济、开放经济,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北京冬奥会激发的冰雪激情,必将在亚冬会上续写璀璨的新春华章。
本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