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修武县大南坡村美育实践案例成高考题 广美师生下乡给孩子上“四季美术课”
南方都市报 2024-06-14 12:06

2024年高考试卷中,有广东人的身影。文综新课标第39题,选取了大南坡村探索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考查学生对文化的功能、辩证思维的特征等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水平和运用能力。

大南坡美育实践案例,有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参与的身影。其中常年开设的“四季美术课”,由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庆元教授与大南坡计划总策划、安徽大学副教授左靖,联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共同发起。

大南坡村“美学经济”到底是什么?广美又是如何实施“四季美术课”的?

“美学经济” 大南坡村走上“气质美”的致富路

大南坡村,是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一个小山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2019年底,修武县以“美学经济”为抓手,邀请来自各地的乡建、设计、美学专家为大南坡的重建出谋划策,村中的山村风貌、民俗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日渐延伸发展为乡村民宿、乡野美食、文化创意等振兴支点。

村庄新生,离不开“美”的滋养

几年间,村中老屋通过修旧如旧变为展览馆、书店,老房子里开起民宿、茶吧,空地上建起娱乐设施。如今,在大南坡村,怀梆戏和摇滚乐同台献唱,设计新颖的“老村小馆”和村民市集热闹非凡,知名画家和诗人常年在村中开设“美育课”……大南坡村的新生,离不开“美”的滋养。

清晨,一缕暖阳照进云台山脚,袅袅炊烟升起,大南坡村开始苏醒,呈现出它的生机与活力。村中游乐广场上,渐渐多了孩童们的欢笑;方所书店灯光温暖,三三两两的村民低头阅读;社区营造中心里,村民汇聚在一起,学拍摄、练直播。

撬动大南坡蝶变的,正是美学经济。79岁的牛秉富老人在村里办起了民宿,取名“牛爷爷院子”,当年颓败的土房被整修为精品民宿,进门有花木,抬头见青山。

怀梆戏回来了,文艺范是日常

随着风貌整治、建筑改造、风物发掘和文化传播等措施的落地,一批批美学项目陆续建成,大南坡陆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中心、乡村文化书店等公共文化生活场所,也拥有了自己的艺术展览和音乐文化活动。

“建筑外观保留传统风貌,内部设计突出现代化舒适度,让民宿和整个村子浑然一体,保持了原生态的美。”参与民宿设计的设计师王求安说。

大南坡村上世纪80年代发展煤矿产业,村集体收入丰厚,村委会带领村民们建起了大队部、大礼堂,还组建了远近闻名的怀梆剧团。后来随着煤窑关停,大南坡村一度成为省级贫困村,怀梆戏也随之销声匿迹。

在乡建团队的帮助下,大南坡怀梆剧团恢复演出被提上日程。64岁的剧团团长赵小景,年轻时就是村里的文艺骨干,在艺术团反串小生。听说村里要恢复怀梆戏的演出,她翻箱倒柜找出戏服,跑前跑后,召集起村里已年过半百的队员日夜排练。2020年5月23日,“重启大南坡芳华再现”首场演出成功举办,赵小景重新登上舞台,停了近40年的怀梆戏,又唱响了!

梆子、板胡、锣鼓此起彼伏,身着彩色戏服的演员步伐铿锵,神采飞扬,豪迈婉转的怀梆戏,响彻小山村。如今,在大南坡“共振村声”的舞台上,各类音乐活动频频登场,“活跃的‘文艺范’已经融入了大南坡村民的日常。”

寻美之路 注入“创新力”的美育课

大南坡村另一头的方所书店,有专为儿童开设的绘本区,书店借阅部为本地学校的师生提供图书、音像、有声读物的阅览和外借服务,也为村里的孩子垒起接触美学的台阶。

四季美术课计划

乡村美育,将美学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在大南坡村改造伊始,设计师左靖决定把美学教育作为改造重点。

大南坡有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五十余名学生,十二位教师,没有美术教师。2020年,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庆元教授就与左靖,联合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发起大南坡村四季美术课计划。

大南坡村四季美术课计划在一年内分四个季度完成,每次为期一个月,目的之一是激活当地乡村美术教育内容;其二是通过在地具体工作,锻炼驻地实践者的自我组织能力和搭建创作意识;第三是作为一种具时间性的艺术拓展计划,激发艺术创想在社会公共空间中的能动运转。

2020年11月,刘庆元带领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生刘亚兰和曾宇航,深入大南坡筹备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四季美术课开始在大南坡扎根发芽。刘亚兰从广美毕业后,成为左靖老师团队成员。

广美师生与当地共同寻美

此后,广州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们定期驻扎在大南坡村开展“四季美术课”,以“大南坡的日常”为线索,带领孩子们用认识自己、观察生活的方式展开课程与创作;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联合当地教育体育局给孩子们开设绘本、草木染、电影、音乐、街舞等不同类型的兴趣课。

就这样,大南坡的老师和孩子们开启了寻美之路。

随着四季美术课的持续开展,四年来,广美师生与大南坡当地日益建立起一种长期、深度的关系,逐渐摸索出与小朋友、村民的相处方式,为当地的日常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这些“艺术工作”需要时时吸收和转换在地能量,避免常规模板生产,这对年轻学子的社会参与意识是极真实的推演,也对当下的教与学作出了更为直接的回应。

还开设文化课兴趣提升班

“四季美术课”,让孩子们以美的眼光重新发现“大南坡的日常”;不间断的绘本、草木染、电影、音乐、街舞等不同类型的兴趣课,让孩子们在童年便开启寻美之路。

就这样,大南坡的老师和孩子们开启了寻美之路。从今年开始,除了四季美术课,团队还开设了文化课兴趣提升班,因地制宜帮助大南坡儿童更好地成长起来。

“我和孩子们在美育之旅的起点是一样的。作为一名山区小学教师,这两年来我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孩子们一起去探索美。在探寻美的道路上,我喜欢把我和孩子们的关系称为‘寻美合伙人’。”语文老师孙莉莉说,由于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不足,她也成了一名“非专业”的美育教师。

如今,这个只有50名学生的乡村小学已经写了近千首诗,出了两本诗歌集和7本绘本。

美育培养了山里娃发现美的能力,让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美育能给乡村带来什么?左靖认为,美育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舒展的空间,让他们有新的表达视角,知道未来人生的多种选择。“老安少怀,大概就是乡建的归宿之一吧。”左靖说。

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焦作市修武县大南坡村:留住乡愁,传承文脉,用‘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入选十佳案例。

知多D

大南坡美育实践案例

大南坡村,是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一个小山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上世纪70年代,依靠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大南坡曾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面临煤矿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沦为贫困村。2019年底,修武县以“美学经济”为抓手,村中的山村风貌、民俗人情、历史文化等资源日渐延伸发展为乡村民宿、乡野美食、文化创意等振兴支点。

在乡村改造中,美育教育成为重点。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们参与的“四季美术课”,将美学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文/孙小鹏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数字技术助力美育水平提升
科技日报 2024-01-31
鲁迅美术学院 | 加强美育工作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教育报 2023-10-19
北汽集团2023“电影下乡”活动启动 深入中西部6站打造“行走美育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26
走,到博物馆上美术课
人民日报 2023-07-19
暑假“美术课”上线!徜徉展馆收获清凉和艺术之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