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贷款增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 要减少对月度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8 19:44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专栏文章《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提出,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高质量发展阶段,评判经济发展不只是看经济增速,评判金融支持也不能“唯信贷增量”。

报告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推进,要求信贷高质量投放。一方面,新动能贷款持续较快增长,占比稳步提升。2018 年以来,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等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另一方面,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动能贷款增势趋缓,占比逐渐下降。过去几年,我国每年20 万亿元新增贷款中,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占了很大比重。随着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重大转型、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这两块贷款需求都明显下降。上述两个方面合在一起,虽然总的增速可能较过去有所回落,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是显著提升的。

报告提出,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我国贷款增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从历年统计数据看,一季度尤其是 1 月新增贷款会多一些,4 月、7月、10 月则是贷款小月,这些季节性规律主要与银行内外部考核以及融资需求

特征有关,要客观看待。比如,我国俗语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少经营主体都会追求“开门红”,大的项目一般也在年初开工建设,还有年初的春耕备耕,春节前的工资发放,这些都会有季节性影响。为应对疫情冲击,近几年宏观政策“靠

前发力”,一季度贷款也进一步增多。应当看到,经济回升向好需要稳定、持续的信贷支持,关键是把握好“度”,平抑不正当竞争、“冲时点”等不合理的信贷投放,而不是改变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正常的季节规律,更好地促进信贷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

报告称,总体看,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合理评价金融支持的力度,要解决好“看什么”的问题。高质量发展阶段,评判经济发展不只是看经济增速,评判金融支持也不能“唯信贷增量”。要多看利率下降的成效,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说明了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被合理满足;要多看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反映金融资源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的满足程度;要多看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更全面看待货币金融条件。

报告称,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带动整体利率水平下行,保持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同时,着力提升贷款使用效率,通过部分贷款到期回收后转投更高效率的经营主体、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推动必要的市场化出清,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社融口径信贷罕见“负增” 中低信贷增速将成新常态?
第一财经 2024-08-15
7月份新增信贷季节性回落 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适时加力
证券日报 2024-08-14
7月金融数据前瞻:信贷或季节性回落,社融增速或小幅反弹
澎湃新闻 2024-08-08
5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位于扩张区间,消费领域升势明显
央视新闻 2024-06-03
业界预计5月份新增信贷环比增长 社融增量有望超2万亿元
证券日报 2024-06-03
4月金融数据解读:票据融资稳住信贷增量,受政府债等拖累新增社融罕见转负
澎湃新闻 2024-05-12
11月金融数据前瞻:信贷、社融有望同比多增
澎湃新闻 2023-12-05
9月份信贷结构明显改善 专家预计年内仍存降准可能
证券日报 2023-10-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