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学会管理自己的“心智能量”
有书 2023-06-19 22:03

你有过这样的时刻吗:

肩负繁多的工作,越想同时兼顾,越是分身乏术;

面对生活的挑战,总觉得焦虑不已,却又无能为力。

其实,这都是心智能量不足的标志。

所谓心智能量,是指集中精神时,心脑系统产生的能量。

如果能管理好它,可以帮我们屏蔽杂念,保持专注高效的状态。

但如果管理不好,不但会降低做事效率,还会变得烦躁压抑,使自己感到不幸福。

正如商业评论家吴伯凡说的那样:“我们心智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机制,就会被无意义耗散,导致各种混沌无序的状态。”

在繁重的生活中,应该如何管理心智能量,以应对各种挑战呢?

不妨试试以下4个方法。

警惕一心多用的陷阱

美国犹他大学的教授,曾在《大脑游戏》节目中,邀请一位会“一心多用”的嘉宾:

他能在工作间隙聊天,开车时回邮件,认为这项技能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为了验证一心多用的效果,教授为他安排了几组实验。

在第一项实验中,要求他边开车,边保持通话。

刚开始,他很悠闲地拨打电话,轻松应答。

但随着电话里提问的增多,他逐渐分神,答非所问。

之后马路又突然出现障碍物,躲闪不急的他很快败下阵来。

第二组实验,他被安排边虚拟驾驶,边做数学题,再记住一串随机数字。

尽管他努力地兼顾所有,但始终手忙脚乱,不一会儿就疲劳不已,无力继续。

实验证明:一心多用并不能帮他提升效率,还会增加压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神经学家研究发现:专注于一件事时,大脑皮质层和神经系统会协调工作,有序处理任务。

但若一心多用,多个任务就会同时涌入大脑,形成激烈竞争。

期间注意力要在任务之间来回切换、重新聚焦,既会让大脑感到疲惫,加速心智能量的消耗,也会降低做事效率。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开会时回条微信,错过客户说的关键信息;

工作时闲谈几句,刚理清的逻辑就迅速被忘记。

要想维持心智能量、高效做事,就要学会抵抗干扰,提升专注力。

比如将繁多的工作排序,分别设定好处理的时间;

把无用资讯屏蔽,专心攻克一个问题。

走出内耗的迷宫

小说《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故事,使人印象深刻。

在一座迷宫里住着老鼠和小矮人,他们守着奶酪站生活,日子十分安逸。

可有一天,奶酪全部消失了。

面对变故,老鼠们没有坐以待毙,立刻离开奶酪站,寻找新食物。

小矮人则停在原地咒骂发泄,最终耗尽体力,奄奄一息。

困住小矮人的,并非消失的奶酪,而是自我内耗。

人这一生,都会遇到很多困境,一味沉浸在内耗里,只会让自己陷于更危险的境地。

因为一旦开始内耗,身体便会产生忧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占据我们的精力和心智能量。

当把能量都放在后悔或思考严重的后果上,便无暇顾及真正需要处理的事情。

巧的是,作者的朋友,也遇到了类似的事:

他是田径赛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反响很好。

有一天,领导突然通知他将被调去跳水栏目做转播。

被迫放弃擅长的节目,对新工作又一窍不通,朋友既恐惧又焦虑。

主持状态越来越糟糕,差点被开除。

然而,就在他感觉痛苦无助时,作者向他讲了小矮人的故事。

在作者鼓励下,朋友不再抱怨,而是花精力研究节目风格,改进播报状态。

一段时间后,他成功适应了新节目,度过职场危机。

美国社会学家也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意思是除了体力和脑力劳动外,还有情绪劳动。

且劳动结果,与情绪好坏有直接关系。

只有停止内耗,告别负面情绪,才不会损耗自身能量。

那些来事不慌、遇事能扛的人,都懂得把心智能量用在使自己变好的事上。

改变拖延的心理

作家于德志曾说:“知道却做不到的背后,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斗争。”

遇到有挑战的任务时,我们常会在心头打鼓,明知该迎难而上,却总临阵退缩。

殊不知,拖延越久,越会使任务堆积。

而且如果一直拖延,心里也会总想着这项任务,陷入“不敢开始,又担心完不成”的恶性循环中。

这个过程,会极大消耗心智能量,使生活变得拥挤无序。

微软咨询师鹤田丰和,曾有很严重的拖延症。

每次发布讲座通知前,他都会陷入犹豫:没人来听怎么办?我是不是还没准备充分?

于是在重重顾虑下,他总是临时取消讲座,往后推延。

直到有一次,看到别人的讲座越办越火,他深受触动,在定场地前就发布了通知。

很快就有5个人报名参加,而鹤田丰和因为发布过通知,即使再想逃避,也不得不行动起来。

让他没想到的是,讲座效果非常好,他担心的意外并未发生。

诗人布莱克说:

“一味期待而从不行动,是滋生瘟疫的温床。”

棘手的任务,倘若总拖到截止日期才处理,完成的效果大多会差强人意;

方案有不足时,如果一直想着以后有空再完善,小问题终会变成大危机。

生活的挑战无处不在,唯有行动,才能避免心智能量被无意义的担忧消耗。

未来学会将任务分解,日拱一卒,复杂的问题终会被逐渐化解;

及时修复漏洞,根除隐患,以免酿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告别负能量的环境

前段时间,在网上刷到苏敏的视频。

视频下最醒目的留言是:“离开了负能量的家,阿姨活出了自我,值得点赞!”

不禁让人想起她“离家出走”的事件。

苏敏23岁时结婚,婚后她边工作边操持家务,将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丈夫却满是负能量,稍有不顺,就对她发泄。

苏敏失业时,他不仅不去关心,反而斤斤计较,连买颗葱的钱也要妻子归还。

所幸苏敏天性乐观,没有被失业击垮,她不断找兼职,还尝试拍视频。

丈夫十分反感她的上进,时常贬低她什么都做不好。

长期被否定、充满负能量的环境浸泡,使她逐渐失去幸福感、开始怀疑自己,患上了很严重得抑郁症。

终于在2020年底,拿到退休金的苏敏,决定离开让她压抑已久的家:

她带着物资和积蓄,朝公路尽头自驾游。

耳边少了丈夫的抱怨,苏敏觉得身心舒畅,幸福多了。

自此,她更加开始尝试新鲜事物,不仅环游了半个中国,还靠着旅行视频火爆全网。

通过摆脱负能量的环境,积攒积极的心智能量,她彻底扭转了自己的命运。

作家尹善铉曾说:“负能量的人就像水蛭,会慢慢吸走你的能量。”

倘若一段关系,总是需要我们接收情绪垃圾、委屈自己打破原则,心智能量便会不停地被颓废的气氛削弱。

同时自己也会变得压抑郁闷,提不起兴趣做任何事。

要想为心智能量续航,感受到幸福和正能量,就要远离糟糕的环境,靠近更积极的磁场。

与乐观的人同行,重拾和生活搏斗的勇气,活得热情洋溢;

和同频的人相伴,拥有长久而温暖的感情,收获灵魂的共鸣。

尼采曾说:“生活中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挖掘和管理自己的能量。”

生活的路漫长而艰险,唯有拥有充沛的心智能量,才能轻松应对复杂的关系、突发的危机。

管理能量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以下几点:

警惕一心多用的陷阱,保持专注力,提升效率;

走出内耗的迷宫,培养抗挫力,将压力化作动力;

改变拖延的心理,提高执行力,治愈心底的焦虑;

告别负能量的环境,修炼屏蔽力,抵抗坏情绪的侵袭。

往后余生,愿我们能不断自我赋能,拥有足够的能量抵御生活的磨砺,疗愈紧绷的身心。

文 | 有书弓桥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