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医保惠民实效的关键之一,就是坚持以机制挤压虚高药品价格的水分,把推进药品价格治理作为医保改革发展的最大共识,既要保民生又要促经济,处理好约束和激励的辩证关系。
春节前夕,2022年国家医保现场谈判成功举行,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的“灵魂砍价”毫无悬念地再次刷屏网络。“药品用到患者身上,价值就不会被低估”“为了患儿再请示吧”等暖心话语,一度冲上热搜。同样的社会现象反复成为热点,说明人民群众对现象背后的期待是强烈、持久且具体的。
实际上,自2018年以来,我国医保改革持续推进,国家共组织7批药品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超50%。谈判还降低了新药价格,让患者更快用得上也用得起救命药。可以说相比以往,这5年,是群众医保获益更多的5年。
在医保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的新要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专门强调,“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改革”。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持续提升医保惠民实效的关键之一,就是坚持以机制挤压虚高药品价格的水分,把推进药品价格治理作为医保改革发展的最大共识。这一“共识”至少体现在目标和路径两方面。
一是目标共识,既要保民生又能促经济。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两者不可偏废。过去个别观点把医保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一说到药品集采就是企业利润受损,一说到医保基金监管就是医院自主性被抑制,这显然太过绝对了。实际上,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因为增进民生福祉往往伴随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更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高质量发展本身内含了效率、公平、安全等价值,医保能够统筹发挥保障民生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例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有效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的同时,也重塑了医药行业生态,从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研究表明,随着“带金销售”减少,近年我国头部医药企业研发费用逐步增加到20%左右,集采中选品种销售费用率则降至10%以下,本土和跨国药企创新药研发上市进程不断加快。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下一步要侧重提质增效,把医保“促经济”这篇文章做好。
二是路径共识,既抓攻坚又重长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包括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医保改革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进一步而言,完善的医保体系是对公众健康的底线保障,特别是对老年人、罕见病患者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但其不能替代人们为追求幸福生活的努力。
具体到药品价格治理,需要处理好约束和激励的辩证关系。例如,人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新药通过降价纳入医保报销,这当然是合理的。但药品创新是有成本的,有时候需要巨额投入,因此新药价格并非越低越好,需要给企业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和稳定的市场预期,以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这样人们才能持续用上新药好药。此外,还要处理好“全国统一”和“地方创新”的关系,充分认识推动全国医保“一盘棋”的重大战略意义。继续完善国家带头干、区域联盟协同干、各省积极自主干的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格局。
有共识是为了更加务实。如何在民生和经济、当前和长远之间找到合理的“度”,则需要深入调研和扎实研究。这是留给学术界的命题,也考验着政策实务者的智慧。
文/胡颖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