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盲目“囤药”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科学态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06 15:57

随着多地防疫政策变化,不少市民开始“囤药”。对此,北京市场监管局5日发布提醒告诫书称,不得对抗病毒药品等防疫用品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面对“连花清瘟卖断货”等现象,浙江多地发布告诫书打击囤积居奇。此外,专家建议不要盲目“囤药”。(12月6日 《北京青年报》)

最近,多地出现市民抢药、囤药现象,有的囤积预防新冠的药品,有的抢购治疗感冒的药物。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调整了防疫政策,不仅进入药店不再查核酸证明,而且对购买“四类药品”不再禁售、不再实名登记,不少人自然会趁这个机会抢购相关药品,以备不时之需。再加上网络上疯传的“新冠吃药顺序”图、“新冠囤药清单”等信息,刺激到一些人的敏感神经,在不知不觉中壮大了囤药队伍。

虽说居民囤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建议大家盲目囤药。因为盲目囤药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盲目囤药后不排除出现盲目吃药;如果囤积数量过度容易出现药品过期造成浪费;当大家集中抢药囤药,不良商家就会趁机哄抬药价牟取暴利。另外,影响供需,容易引发药市大起大落,不利于市场稳定发展。

所以,北京、浙江等地市场监管部门不约而同发布告诫书,一方面是提醒广大市民不要盲目抢购、囤积包括药品在内的防疫用品。另一方面,更是提示药品经营者严格遵守《价格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规定,加强价格自律,不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以及散布涨价谣言。

虽然说未来疫情变化、防疫政策走向、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等均存在不确定性,每个家庭适当储备常用药以应对今后有可能出现的健康风险不是坏事。但是必须指出,居民盲目“囤药”绝对不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科学态度。做自己健康的第一人意味着要在权威专家的指导下,根据家庭成员健康情况选购适量、必需的药品。

相反,盲目相信网上所谓“新冠囤药清单”,或看到别人买什么药自己跟风去抢购,而且一次性购买量较大,这样做看似更加保险,实际上弊端多多。据《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介绍,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家庭小药箱,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全国一年因此产生的过期药品约1.5万吨。多数家庭有药品储备意识值得肯定,但盲目囤药造成药品过期浪费或服用过期药危害健康令人忧虑。

要想遏制部分居民盲目囤药,首先,有关部门应组织权威专家指导公众科学储备药品和管理家庭小药箱,并及时清理网上误导性的囤药信息。其次,承诺在未来科学管理药品零售环节,尽量避免对“四类药品”零售管制。另外,对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制造恐慌情绪的违规行为,依法查处。

文/海凝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为近视药去“神化”方能物适其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北青快评|对国内首个“近视神药”获批上市要保持理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2
北青快评|警惕轮番炒药现象蚕食“灵魂砍价”成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9
家庭药品浪费话题上热搜,过期药品如何处理?
中国经济网 2023-09-11
北青快评 | 用接地气的服务减少“药箱里的浪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3
每年药品过期造成浪费1.5万吨,非理性家庭备药成浪费重灾区
经济参考报 2023-08-23
家庭过期药品不规范处理普遍,专家:过期药品丢弃前先拆包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8-17
“阳康”后多囤的药怎么办?有效期等于使用期限吗?专家详解
人民网 2023-0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