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到威尼斯旅行的时候,印象深刻的是导游一下车就喊大家把双肩背包放到胸前,因为小偷太厉害了。南欧相对来说治安比较乱,到了法国和意大利,导游就一直在提醒大家小心。我们在卢浮宫的时候,正好看见保安们抓到一个小偷,场面一度混乱,当时就在《蒙娜丽莎》前面。但让大家一定要把双肩包从背后转到胸前是在威尼斯,可见此地小偷技高一筹。
我看过相当数量写威尼斯的书和文章,大家都非常陶醉地享受这个美妙的城市,没有谁说到小偷的问题。
这一段时间在集中读日本建筑家中村好文的几本书。这次阅读的线索是从更前面的一本书来的,《孤芳自赏的尺度》,作者坂田和实。坂田和实是一位旧货商,同时也是职业买手,主要从欧洲和日本国内搜罗各种旧货,放到他位于东京目白的店里售卖。几十年下来,同时作为专栏作家的坂田和实也形成了一套延续自谷崎润一郎、柳宗悦并加入个人见解的美学体系。中村好文从年轻的时候,上下班的路上会经过坂田和实的店,经常会进去逛一逛聊一聊,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到了各自都功成名就时,就有了水到渠成的合作——中村好文设计的坂田和实美术馆,叫做as it is。我的阅读也就从坂田和实延伸到了中村好文。
中村好文有一本书叫做《生活艺术家的手作私宅》,其中有一章是中村探访威尼斯佛科拉工匠保罗·布兰德里西奥的工坊。叫做贡多拉的小船是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佛科拉是贡多拉的橹架的名字。船夫站在贡多拉的后部,船橹通过位于船体右侧的佛科拉操纵船体。制作佛科拉一般用上好的胡桃木、梨木、樱木等果树,做好后再涂上亚麻籽油。中村说,威尼斯大约有450名左右的贡多拉船夫,有三分之一要用保罗制作和修理的佛科拉。
保罗的这家工坊位于距离圣马可广场徒步五分钟路程的小巷子里,后门临河,前门临街,临街的门口放着两个完全就是抽象木雕的佛科拉,很是显眼。工坊是对外开放参观的,不少游客会走进去看一看,如果不说话,保罗也不搭理,自顾自干活。
书中附了一张保罗工坊门口的照片,我一看就想起来了,这个门口我是经过了的,以为是木雕艺术家的工作室,依稀记得在门口朝里张望过。
威尼斯的手工制品非常有名,以圣马可广场为中心的城堡区,小巷子阡陌纵横,各种小店各种工坊一家挨着一家,面具、水晶首饰、玻璃制品、花边织物……间杂着餐馆、咖啡馆,水光和天光在其间交汇荡漾。在这里逛游,蔓延不绝地迷醉,就跟喝了酒似的深一脚浅一脚,稀里糊涂地就买了一堆东西,等回到家拿出来一看,尽是一些就在装饰这个功能上都很不实用的东西,完全不符合我的口味。也不知道当时怎么会买下的,可见威尼斯酒劲儿之厉害。
太多关于威尼斯的作品了,伍尔夫说她是“欢乐、神秘、不负责任的游乐场”,约翰·罗斯金认为她是“诸城乐园”,狄更斯说她是“朦胧之城”,托马斯·曼对威尼斯尤其迷恋,说她“半如童话,半如陷阱”。
我读过美国作家约翰·伯兰特关于威尼斯的名作《天使坠落的城市》,一本开始于火灾结束于重建完成的“非虚构小说”,充满了有关威尼斯迷人的景观描述、风俗记录、人情绘摹,在此之上,是难测的世事和迷离的人心,另有犯罪、侦破、自杀、名人野史、权力争夺、黑帮交易等种种提神的元素。这本书我记忆深刻,其精湛的架构技巧、出色的材料整合能力,还有简洁明快的叙述方式,让它像威尼斯的水光一般斑驳靡丽。
约翰·伯兰特也有一段概括威尼斯的话,他说:“……阴暗幽僻的运河,连内行人也往往会迷路的迷宫式通道,很容易让人产生不祥之感。反射、镜像和假面,意味着凡事都与表象不一。秘密花园,百叶格窗,不知从何而来的谈论着秘密乃至秘术的声音……”
其实,这段话用来形容《天使坠落的城市》给人带来的缭乱和迷醉的读后感也是合适的。
2022-11-07
文/洁尘(作家)
编辑/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