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老师,柯慧芬;这是我的老师,刘岩;这是我的老师,徐玉香……”说这些话的是中关村二小的教师们。今天第37个教师节,和学生们一样,中关村二小的教师团队也向自己的“老师”、向自己的“师傅”们,送上节日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今年,恰逢中关村二小50周岁,在特别值得庆祝的教师节大会上,一众“师徒”相聚,讲述传承的故事与教育的初心。
今天上午,在中关村二小“心暖花开处 赓续桃李情”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建校50周年教育大会上,四组教师以青蓝相约的“师徒”形式对话,成为全场的亮点,也让大家在“传帮带”的故事中,追寻到这所学校蓬勃发展的重要脉络。
“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及时记录课后小结和反思。这是我从柯老师那学到最朴实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东西是”,现如今已经有30多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杨宗星,至今不忘“师傅”柯慧芬老师对她的教诲。今年的教师节,杨老师无比爱戴的“师傅”柯老师又站在了她的身边。
柯慧芬也现场回忆起了当年“带徒儿”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当年我收了这个徒弟,对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判好每一本作业。夯实基本功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看似简单,但其实二小对老师的要求还是挺高的。”
伴着大屏幕上一张张泛黄的手写备课书、课堂反思笔迹照片,杨宗星回忆说:“当时没有电脑,复印机这样的设备。老师们都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那种积极向上、兢兢业业的工作状态,很珍贵。”而一张90年代师徒二人青葱质朴又充满活力的合影照片,让人在影像中感受这所学校教师们“青蓝相约”的力量与感动。
在中关村二小,像杨宗星与柯慧芬这样的“师徒”关系并不新鲜,正如杨老师开场白说的那样,“二小之所以一直优秀,是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骨干教师发挥着 ‘传帮带’的作用,使得二小总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推动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拜师”一直是中关村二小的优良传统。从90年代开始,这所学校就有青年教师拜师会的环节,代代新老教师“结对”互助,经验共享、交流相长。
今年第37个教师节现场,中关村二小又有31对师徒“结拜”,和那张90年代青年教师拜师会老照片里“排排对开,‘徒弟’们集体向‘师傅’们深深鞠躬”的画面相呼应,今天教师节现场,年轻的老师们仍不忘传统,向自己的“师傅”们深深地鞠上一躬。
“第一次走进二小的大门,迎接我的是老教师渴望的眼神和期待的目光。他们亲切地称我为小不点儿,在老教师们的关爱和呵护下,我深深地爱上这里。从教三十多年来,我坚守着教育初心,在平凡的工作中感到温暖而丰盈……”,如在学校颁发的校龄30年以上教师“春华秋实”奖时,于红老师的这番感言,在“师徒”传帮带下,中关村二小无数年轻老师们,都从“小不点儿”成长为孩子们依赖的“参天大树”,一代“带”一代如何传承教育的初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林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