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艺心向党——第六届上海舞蹈新人新作展演”亮相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展演共收到40多个新作报名,既有近两年已得到业界肯定的优秀原创作品,也有在排练厅里反复打磨尚未登台的新作。上海市舞蹈家协会把原计划的一场展演拆分成两场。当天下午和晚上,30个节目亮相国际舞蹈中心,其中超过半数的作品为首演。
展演主题为“艺心向党”:上戏舞蹈学院的群舞《英魂》将“致敬英烈”作为核心表达,在塑造人民战士不朽形象时,融入了质朴、雄浑的鼓子秧歌,接地气、有质感,也让民间舞传统素材在主题演绎中获得了新的意蕴;上海师范大学的群舞《光明行》把视角定格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1921年,以“石库门的灯光”为意象,用当代舞记录了这一辉煌时刻;上海歌剧院的《血映桃花》以龙华二十四烈士中蔡博真、伍仲文为原型,突出“血雨腥风”和“桃花盛放”两个反差的意象,在革命浪漫主义底色上,将一段“囚车上的特殊婚礼”表现得感人至深。
上海歌舞团在疫情最为严峻的阶段,戴着口罩创排了多个反映抗疫一线英雄事迹的舞蹈作品,此次参加展演的《不能放弃》就是其中之一。作品以女子三人舞形式,表现了医护工作者面对疫情,白衣为甲、不畏生死的青春风采和中国担当。
舞蹈评论家方家骏说:“舞蹈作品虽然体量小,却同样能以饱满的精神内涵,参与到重大主题创作以及家国叙事中去。发挥好‘小舞蹈记录大时代’的艺术功能,使小型舞蹈作品的创作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也使小型舞蹈这一艺术样式在今天的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本次展演中,不少作品着力于表现鲜活的民间生活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象人》一改大众对傣族舞蹈的既定印象,以粗犷而具有泥土气息的男子舞蹈,表现了人与大象、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回响》《沙漠胡杨》等作品描摹今天少数民族生活,让人看到,在山之巅水之源,淳朴心灵里对国家、对人民、对生命的挚爱。《塑心瓷》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业余舞蹈团的作品,此次也入选展演,用富有想象力的舞台呈现匠人精神。
现代舞和现代芭蕾仍是本次展演的重要看点,从《浮生一梦》《闪动的瞬间》《永生花》《沉浮》《遗愿清单》《无以为家》等现代风格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年轻一代活跃的创作思维,也看到上海舞蹈编创、表演人才的迅速成长。
方家骏说:“小型舞蹈在展现民族风情、反映人民对幸福和理想的美好追求方面有独特优势。从展演可以看出,上海的舞蹈创作者并不满足于重复自己,他们在努力寻求着时代特征和当代气质,在美学理念和舞性思维上也形成了新的追求。”
文/上观新闻记者 吴桐
摄影/祖忠人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