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桂林市永福县永福镇曾村子陂背屯,村里新安装的埋入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运转中,这正是让曾村从过去“污水靠蒸发”到现在“清水绕人家”的关键所在。
这里河道曾一度堵塞,河水污浊,脏、乱、差等环境问题严峻。这个过去的贫困村,经过几年脱贫攻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曾村建造了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公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宜居村。但是生活污水还是直排式,露天排污管道在烈日的照射下散发着恶臭,村民林冬生说:“以前污水都是直接排到田里,天热路过排水沟都要捂着鼻子过。”
2019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永福县县委书记廖照德“混合编组”来到曾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后,通过实地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将该村污水排放治理项目申报到自治区,为该村争取到250万元资金,引进埋入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桂林市人大代表、永福镇党委书记莫正云介绍说:“联络站其他人大代表也积极发动群众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我们做通了群众工作,让他们无偿让出土地。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污水处理站项目建设的工作。”
永福县永福镇曾村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村民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流入格栅集水井,采用MCO一体化工艺作为污水二级处理工艺,经过投药消毒系统达标排放,剩余污泥定期清理外运。
从过去“污水靠蒸发”到现在“清水绕人家”,曾村“真变”。“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水源净化、村庄美化”是如今曾村真实写照,该村也因此荣获自治区“美丽广西”绿色村屯示范点。村支书曾有发由衷感叹:“污水处理设施不仅让曾村子陂背屯美得有‘面子’,更干净得有‘里子。’”
在漓江边上的桂林市七星区朝阳乡西村,常年来,600多名村民都是以地下水、井水作为主要生活用水来源。由于村中污水管网未接入城市管网,地下水源受到污染,村口的蓄水塘浑浊不堪,水质检测均不合格,村民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019年,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全区各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年度活动主题——“助力清水行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城区、乡镇两级人大代表组织实地查看,听取村民意见,督促区、乡政府抓落实,争取到七星区财政资金80万元投入饮用水项目工程建设中。
通过开挖化粪池,集中收集生活污水,让污水加以过滤沉淀后进行合理排放。同时安装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困扰西村多年饮水难问题。2019年12月底,干净、安全的饮用水流入160户西村村民家中。“以前都是买桶装水来洗菜做饭,现在终于可以直接用上干净的水了。”村民罗吉说。
如今走进西村,家家户户都接入了自来水管道,村口的蓄水塘一改往日的浑浊,水质清澈见底,自然繁殖的小鱼畅游在塘中。潺潺流水,不仅记录着西村水由“浑”到“清”的新变化,也记录着村民饮水安全从“无”到“有”的新征程。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桂林市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多项举措保护漓江水系,建成农村环境整治项目522个,受益人口142万余人。
曾村和西村只是广西大规模进行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广西地处珠江上游,广西境内百分之八十的河流流入广东,广西乡村的污水治理,将还粤港澳百姓一江清水。
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厅近日提供的信息显示,目前广西全区对94个县(市、区)、2000余个行政村实施了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主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共建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00余套。今年计划统筹推进的3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成后,全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可达到70%以上。根据《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到2021年,基本实现对广西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扫一遍”的目标。
文/储玮玮
编辑/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