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的同志们特意让我的学生尚远给我送来最新出版的《京剧史照》,我非常高兴,也很感动。向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表示祝贺,也感谢为这部大作品付出心血的所有编著者、出版工作者!
迟金声先生翻阅京剧史照
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自成立以来,为京剧艺术的传承普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组织了不少高品质活动。这次新版《京剧史照》的修订出版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老版《史照》出版已三十年左右,现在已经很难从市面找到,而这次修订增补的大量新时期剧照也使得着这本书更有系统性,更加完备,装帧也很精美。修订重编所的工作很繁杂,促进会所做的工作也是可想而知的。
《鞭打芦花》尚小云饰李氏(中) 迟金声饰闵子英(右) 李志良饰闵子骞(左)
《京剧史照》收集了从清末至今的大量京剧名演员的珍贵照片,用照片勾勒出了一百多年间的京剧风貌,也见证了京剧发展的变迁。观看《史照》,我也回忆起许多往事。
演员拍摄剧照,在我青少年时代就已经很普及了。过去的李铁拐斜街路南有一个容丽照相馆,京剧界很多演员都选择那里照剧装相片。《京剧史照》中很多照片能看出是在容丽照的。一些书籍上常能见到我和尚小云先生等人的几张剧装、便装照片也是在容丽照的。《史照》中刊载的我那张《一捧雪》的照片则是我22岁时在石头胡同北口路西的大北照相馆三层照的。书上呈现的照片版本,对原照进行了技术处理,换了背景(老版《史照》即如是)。其实原照有些灯光和背景的处理,这在当时剧装照片来说还是比较时髦的。
《一捧雪》迟金声饰莫成
我记得当时的大北照相馆一共三层,二层是一般的摄影,三层的就是较为“新派”的,有一种“弧光”技术。我那次一共照了三张,分别是《一捧雪》的莫成、《断臂说书》的王佐和《火牛阵》的田单。每一张的灯光组用得都不同,有不同层次和角度,还有人影投在背景上,形成错落的效果,看起来还是很别致的。我当时特意照了这一组,想法在当时的演员中还是比较新的。容丽等照相馆就循规蹈矩一些。
《断臂说书》迟金声饰王佐
上海的戏曲服装制作讲究革新,一方面和上海剧界的审美观念、店铺的经营意识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上海新剧目、连台本戏的红火带动了服装改良创作,这也是市场的驱动。
南方的一些新盔头、行头又传播到了北方,其中一部分被北方演员采用固定下来。比如现在赵云很多戏里戴的夫子盔就是从南方传来的。
《京剧史照》中收录的武生前辈俞菊笙先生的赵云就是老的扮相,头上是打扎巾加“套翅”,后来才有现在我们常见的夫子盔。关公戴的盔头最早也是扎巾、“套翅”,后来才传来了关公专用的夫子巾。
马连良先生也曾想做这个老式的套翅,但当时就已经很少有人用了,马老师还特地向刘砚亭先生借来仿制。如此种种,也都能在《史照》中找到变迁的痕迹。
《清风亭》迟金声饰张元秀
捧读《京剧史照》感慨很多,仅以上面的杂谈作为初步的感想。再次向最新版的《京剧史照》出版表示祝贺!向组织修订的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和所有为之付出心血、做出贡献的专家老师们致以敬意!
《三字经》迟金声饰罗英
文/迟金声
来源/国粹传承公众号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