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团!许团!外面下雨啦!你该出发啦!”随着一阵急切的呼唤,许团又开始忙碌起来。
“许团”,本名许秀强,据说当年退伍转业时就是团级干部,大家便亲切地称他为“许团”,以至于到了现在,在东湖地区提到许秀强,大家可能不知道是谁,但一说“许团”家喻户晓。不同于印象中严肃威武的军人形象,许秀强脸上总是笑眯眯的,给人感觉十分和蔼亲切。
许秀强正在为孩子们传授知识
许秀强18岁时就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参军入伍,从军27载,2009年退伍后转业到东湖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主管东湖地区水、电、气、暖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东湖,只要是跟水沾边的工作,全都归我管。”在他任职这10年期间,永远冲在工作第一线,钻树林、掏雨箅子、抢修漏水管、连夜修复坍塌路面......自从许秀强上任以来,雨水倒灌的情况在东湖地区基本没有发生过。辖区内出现任何抢急抢险问题,只要有许团在,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让人安心。
雨篦子画上“金线”
为疏通积水留出安全通道
据了解,东湖区域一共有1013个雨篦子。为了防汛,许秀强他们在每个雨篦子周围画上了机动车禁停线,经常组织大家对路边的雨篦子进行清理、疏通,防止汛期来临时雨水淤堵。在街道的倡导下,东湖居民也都养成了良好习惯,车辆从来不停靠在画有禁停线的雨篦子上,正是这一措施,保证了东湖街道在雨季时路面上从来没有积水,也得到了市防汛办的高度赞扬。
雨篦子画上禁停线
推陈出新
合力研发出东湖“定海神针”
为防止雨水倒灌,往年东湖街道采取的办法就是用水泥墙在市政管道与小区管道之间进行封堵,汛期过后再拆除,这个办法虽然能防止雨水倒灌,但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许秀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在琢磨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于是,许秀强联合东湖辖区内社会单位、市排水集团共同研发,经过一次次试验,终于研发出了一次性解决问题的“蝶阀”装置。在汛期可根据需求自由地开关,有效防止雨水倒灌进居民家中。除了防汛外,“蝶阀”装置还有雨污分排的功能,在非汛期能够根据水质情况判断排水是否可以二次利用,若水质差则直接抽入污水井,彻底解决雨污混流、私排乱倒等污水入河问题。
经过实践发现,“蝶阀”装置效果奇佳,据许秀强回忆,今年8月5日,大雨滂沱,就连市政管线都已经积满了雨水,马路上的水都已经没过膝盖,如果这些水倒灌进居民家中,水位起码要在1米5的高度,幸亏有了这个“蝶阀”装置,居民家中安全无虞。
东湖的“定海神针”——蝶阀
骑上“小三轮”
社会各界共同防汛
东湖街道汛期防汛离不开辖区内社会各单位的同心协力。据了解,为方便巡逻易积水点,东湖街道提供了105辆三轮车,这个举措在北京市也是首屈一指的。许秀强便将这105辆三轮车编好号,分配到辖区内各社会单位手中。汛期来临时大家便可以用三轮车巡逻各个易积水网点,如发现淤堵便及时进行拍照反馈。根据车辆编号,许秀强便马上知晓是哪一个区域出了问题,第一时间赶往防汛现场,打开雨篦子,疏通雨水、积水,确保汛期的各项安全。据许秀强统计,每年汛期,东湖地区清理的淤堵杂物达到了100多吨,极为有效地防止了汛情发生。
雨后中检查排水系统
如此及时高效的工作方法,同样也离不开许秀强的辛勤付出。每年的汛期都是许秀强最忙的时候,防汛期间只要有雨情,他都24小时值班,每年汛期加班300多个小时,很少能在家中完整的过一个夜晚。单位就是他的家,辖区就是他的阵地,他还特意把天气预报背景音乐设置为手机铃声,只要铃音一响,便马上投入战斗,犹如军旅时期的起床号角一样,如此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不忘推陈出新,这样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也正因为如此,东湖居民送给许秀强一个别致的称号“东湖大禹”。
处理排水系统可不是个轻巧事情
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就是在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
任职10年来,每当雨季来临,许团不辞辛劳地坚守在岗位上。他说:“我的工作目标就是老百姓的需求。我的工作不是因为我这个人而设立的工作岗位,而是因为百姓需求才有的这个岗位。我们现在的生活与抗战时期的老红军相比好太多了,长征途中的老红军,他们有什么样的福利待遇吗?有军饷吗?有工资吗?没有!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随时可能付出生命,他们就是坚定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为我们打下了这个大好河山,而我们只是平时加班,牺牲周末去工作,与老前辈相比,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顾雨淋,许秀强站在大雨中查看排水系统
为人民服务,这其中也少不了家人的影响和支持。许秀强年轻时在外当兵,与家人往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信件,父母来信的最后一句话往往都是“好好在外面工作,不要想家。”就是这样简单的话语,一直鼓励着许秀强。平时工作繁忙,很少能顾及到家人,但家人却给了他最大的支持,每当雨季来临时,许秀强的家人都会说,“你该走了,快去忙吧!”
及时清理路面积水
有求必应 有应必达
居民的需求就是我的工作
而许团对于工作还有自己的要求,那就是“居民的第一诉求,我们要第一时间给答复。”这点上许秀强不只是嘴上回复,而是落实到行动。只要居民提出诉求,他便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哪怕是深更半夜。
深夜,大家还在加班加点的工作
在2013年冬季,因供暖出现管道破损问题,一户居民家中暖气不热,凌晨3点多致电许秀强,当许秀强了解情况时,马上起身前去解决,当时是当年北京冬季最冷的一天,还下着大雪,考虑到时间问题,许秀强并没有直接去打扰居民休息,但手里的工作没有丝毫放松,抽水、清理路面,一直忙活到第二天早上,却遭到了去电居民的质问:“我昨天给你打电话,你说就能过来,为什么没来呢?”这时一位邻居出来作证,“你可别瞎说,许团从凌晨3点多就来了,一直忙到现在帮咱们解决问题,我都看到了,你说人家没来,那是因为太晚了,没去打扰你。”得知真相后,居民对许秀强连连致歉。
积水结了冰也阻碍不了抢修工作
时刻为居民着想
当居民的主心骨
2016年10月22日,利一社区一户居民家中暖气突然跑水,因为跑水家中没有留人,导致暖气水灌进了楼内电梯,致使电梯泡水、瘫痪,给居民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原本电梯问题不归许秀强负责,但他得知电梯自然风干需要三天时间,时间太长,居民们肯定受不了爬上爬下的辛苦,于是许秀强带领电梯维修工人一层一层向上爬楼,逐层检查电梯问题。途中恰巧遇见一位买菜回来的大姐拎着10斤左右的大米也在爬楼梯,许秀强委派物业的小伙子帮助大姐将大米送到了25楼。因为此事,许秀强对电梯维修工说:“咱俩空着手爬楼梯都很耗费体力,需要中途休息,这位大姐还拎着一袋米爬这么高的楼层,不是更累吗?咱们要争取用最快的时间将电梯修好。”
随后,许秀强带领工作人员用吹风机和干毛巾逐层对电梯进行清理,仅用了两个多小时便将电梯维修完毕。许秀强说:“怎么能让百姓完全信任你呢?那就是要给百姓解决问题,凭着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脚踏实地为百姓去做实事,这样百姓才能放心的依赖于你。”
快速高效解决险情
第一时间为居民解决问题
2016年8月6日凌晨两点多,东湖一处地面发生坍塌事件,其中涉及到燃气管线、自来水管线及各种线路交错在一起,如不及时抢修很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不巧的是,当晚正好遇到强降雨天气,如果这处坍塌路面被雨水淹没,造成的后果更是无法设想。得知险情后,许秀强立刻联系各相关单位赶往事故现场,确认相应负责的线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仅用了10多个小时便修复了坍塌的路面。在向上级部门汇报平安时,大家都很惊讶“这么快就修好了”。
路面塌陷 大家正在协商解决办法
据了解,东湖供暖管线曾发生过多处破损的情况,当时许多居民家中三天不能正常供暖,许秀强马上对居民表态,在18个小时之内一定确保一半以上居民恢复供暖,36个小时之内做到全部恢复。居民对此很是质疑,但许秀强态度十分坚决对居民说“我代表街道,我就敢承担这个责任,”随即许秀强开始调兵遣将,将工人分组,并分派好各自的工作岗位,很快便将供暖问题予以解决,居民也彻底对许秀强服气了。
铁血柔情
铮铮铁骨也有暖心一面
望京花园社区曾发生过一起居民纠纷,起因是社区内一户居民因暖气管道破损,从而导致其他居民都无法正常供暖,许秀强听说后便上门了解受影响状况。当他走进赵阿姨家中,看到赵阿姨身患残疾,无人照料,心里十分难受,通过各种协调工作,赵阿姨家很快恢复了供暖,从此以后,这位赵阿姨也成为了许秀强的服务对象,而赵阿姨家中有任何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许秀强。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许秀强再次来到赵阿姨家中,发现赵阿姨家中的马桶坐垫已经破损了,当即许秀强为赵阿姨更换了新的马桶坐垫。赵阿姨家厨房的面盆损坏,在帮赵阿姨维修面盆时,许秀强看到其他问题也一并解决了,赵阿姨很是感动,从衣柜里翻出两件新衣服,对许秀强说,“听你说你母亲跟我的岁数差不多,你也把我当作亲妈一样看待,我这有几件新衣服,你给你母亲带回去吧。”听到赵阿姨这么说,许秀强一度哽咽,他才跟赵阿姨说出实情:“赵阿姨,不好意思啊,我母亲在两年前就已经去世了。”赵阿姨也忍不住掉下眼泪。
每每有事故发生,许秀强站在最前线,与一线工作人员战斗在一起,很多维修工人不忍心看着他这么大年纪还这么辛苦,便会对他说:“许团,快回去吧,我们在这你放心吧。”许秀强总是说:“没事,我就在这陪着你们,你们太辛苦了,我给你们打打下手聊聊天,你们干活也有劲不是。”许秀强自掏腰包给工人们买水果,买水,真正体谅他们的辛苦。
遇到难题,大家一同协商解决
任职期间,许秀强先后荣获了北京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区勤廉榜样、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三次被评为区防汛先进个人,荣立两次三等功,并于2019年被评为朝阳区百名最美退役军人。尽管许秀强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上级多次请他去做宣传演讲,可都被他拒绝了,许秀强对领导说:“你让我加班三天三夜都行,但是要让我去演讲,宣扬自己,真的没有这个必要,我本身就是拿着工资,做的这些工作都是我应该做的。”许秀强依旧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以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给同事们树立了榜样,为东湖居民的幸福生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文/记者 杨兴龙
图片提供:东湖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