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舍勒:像拍水塔一样拍每个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11-09 12:13

Martin Schoeller-Poster.jpg马丁·舍勒的名人肖像让人迷惑,在零距离认出某个大众人物的脸之后,在下一分钟,突然觉得这是他们吗?明明泯然众生矣。

无论是安妮·莱博维茨,还是欧文·佩恩,这些当代肖像大师,他们镜头下的名人,还是符合我们某一种审美期待的,要么用动作场景突出性格,要么用人体结构刺激我们的感官,而上海摄影艺术中心新近展出的肖像摄影师马丁·舍勒,他的方法论和结果则完全不同。

没有人像马丁一样,只是拍摄对方一张脸,不带表情,不带妆容,同一个角度,同样灯光效果,然后不修片,不美化,诚如你所见。

有观众评论他把安吉丽娜·朱莉罕见地拍得又老又丑。这也不奇怪,当你的一张毫无修饰的脸被极度特写捕捉并放大到毛孔毕现,很少有人会保留美貌。

于是我们看到了大幅的肖像并置,构成了这次个展的重要内容。这里面有政客,如奥巴马、默克尔,有商人如比尔·盖茨,更多的是明星艺人,比如乔治·克鲁尼、阿黛尔、蕾哈娜等等,正如艺术总监凯伦·史密斯在个展评论文章里提到的:这些不施粉黛的肖像特写,好像打开了一个通道,让这些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媒体人物与观众产生了另外的联系。

这一系列特写的正面肖像也是马丁·舍勒的代表作。二十年来他拍摄了共计1000位左右的名人,与想象的不同,很多人是他在杂志委托作品的间隙偷偷用长焦捕捉的,被拍摄的人往往并不知道结果会被放这么大。

Martin Schoeller_Portrait_Elon Musk with his Sons, Hawthorne, California_2009.jpg

伊隆·马斯克和儿子们,加利福尼亚州,霍桑 2009  C马丁·舍勒

马丁·舍勒年轻时候给安妮·莱博维茨做过灯光助理,这是学习摄影的最好途径。但是比起学习安妮比较戏剧化的肖像风格,马丁似乎非常清楚要寻找另一种方式。也许并不出乎意料,他的参考对象是自己的德国前辈们:奥古斯特·桑德和贝歇夫妇。

奥古斯特·桑德是德国的人像摄影大师,他的《时代的肖像》《20世纪的人们》被誉为拍出了德国人的灵魂,马丁认为应该如同桑德一样,平等地面对从名流到流浪汉等不同阶层,将他们都视为拍摄主题对象。

贝歇夫妇开创了针对工业时代的摄影类型,他们的《无名雕塑》拍摄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的旧工业建筑,全书分为“石灰窑”“冷却塔”“鼓风炉”“提升塔”“水塔”“储气罐”和“地窖”等章节,这些作品完全剔除了主观的存在,用客观纪实的手法,不加任何特殊光线效果,冷静地记录这批工业时代最早被淘汰的建筑,并将它们并类呈现。

马丁·舍勒特写系列《贝拉克·奥巴马》.jpg

马丁·舍勒特写系列《贝拉克·奥巴马》

马丁·舍勒坦言最早接触贝歇夫妇的作品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些水塔有什么好拍的?但是慢慢他改变了态度,而且开始学习通过无表情的技术方法,记录同一系列主题,并且放大并置陈列。

从安妮那里出来以后,他先开始拍摄自己的朋友,正是用这种近距离特写的方法,人物甚至不能带表情,像拍水塔一样拍朋友。

自从开始接到杂志社的委托工作,他开始将这个方法运用到所拍摄的每个对象中,而这一系列,在之后成为他的代表作。

在工作的同时,他也花费时间精力进行自己的项目,比如《女健身者》《孪生》项目,后者在展览中可以看到。

在没有杂志社拍摄需求的时候,他在路边架上简单的灯,拍无家可归者,到今天已经三百有余,在拍照的同时,他会跟对方交谈,记录下谈话内容,并发布到社交平台上,这么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让人了解这些人的生活,并且对背后提供膳食福利的机构进行帮助。

这个项目使用了完全相同的极度特写,也成为整个展览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当这些无家可归者的肖像与名人肖像并置的时候,我们其实并不能分清他们的身份,或者说,每个人的眼神在盯着我们的时候,身份的光环完全去除,他的面孔传达出的信息,是基本类似的。

尤塞恩·博尔特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jpg

尤塞恩·博尔特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马丁坦陈他是一个媒体摄影师,而且专攻人像领域,他不拍时尚,也不爱风景,他自己说,因为记不住设计师都出了什么新款,比起徒步运动,更喜欢跟人近距离打交道。在纸质媒体处于广告全盛时期,他接拍了大量的名人肖像,从总统(他拍了3次奥巴马,5次特朗普),到明星,转战《名利场》《纽约客》《时代周刊》等杂志封面。

随着他的这一部分作品知名度越来越高,对名人的特写偷拍也越来越难以实现。

距离过近,细节显露,那些面部的溃败,皮肤的松垮痕迹,眼神的松懈迷离,脸部的微微变形,通通逃不掉。

距离越近,我们反而对人物更加陌生,他们被放得越大,我们越有疑问:他们本质上是否相同,他们不同的形象和个性是否是导演维持的结果?

在马丁的社交媒体账号上,我们还发现了最新的两个系列,他公布了50个持不同宗教信仰的信徒的肖像,以及到今天为止32个LGBTQ人群的肖像,并且附有人物介绍或者对话。在这些系列里,他用到不同的编排和剪裁,有极度特写的,也有半身肖像,也有戏剧场景化的摆拍。

这一系列作品并没有放到展览中,但是从摄影师的近作,我们看到他延续了主流和边缘人群两个题材,并对各自都进行持续的系列拍摄。

在这一举动背后,体现了马丁延续桑德和贝歇夫妇的类型学摄影的野心。马丁隐藏在肖像照中的世界观,包括某种程度的人类平等,以一种物化标本的方式呈现;他对边缘人群生存状况的关注,随着后者的持续曝光,也增进了大众对边缘人群正常化的理解。

照片所反映的人物真实性,我认为是不存在的。马丁以无修饰的方法拍下的对象,并不是为了反映对象的真实,而更多是表达自己的世界观。肖像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肖像,而成为人类面孔的标本。

在所有的展览作品中,有一幅作品特别吸引我的注意,这也是一张名人肖像摄影,主角是艺术家杰夫·昆斯,他因为自己的浮夸和淫秽作品而被质疑和诟病,但这丝毫不能影响他在当代艺术史上的显著地位。在这张照片里,与那些无表情的特写不同,他施了粉脂,脸部全白,并且带上了花冠,这是在拍摄时马丁突然有的想法,为什么不让他跟他的雕塑作品一样呢?

如果说在所有的肖像中,政客名流和流浪汉一样让人陷入沉思,那么杰夫·昆斯的这张则最为迷人,也许正是因为,回到肖像本身,这幅作品坦率地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你进入镜头之时所带有的表演性质,正因如此,在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的角力中,更能看到彼此的真诚。

展览:知人识面

展期:2019年9月15日至11月20日

地点: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文/剀弟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以媒:戈兰高地城镇迈季代勒舍姆斯遭袭,内塔尼亚胡称“感到震惊”
环球网 2024-07-28
vivo S19 Pro同档首发全焦段人像 全系搭载自研AI蓝心大模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专访|岩井俊二:不用害羞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拍电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3
新知|“随手拍”侵犯路人的肖像权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新知|“随手拍”侵犯路人的肖像权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7
《志愿军:雄兵出击》发布“匠心”特辑 陈凯歌:让剧组像重型机器一样运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2
原来每个人的气道都不一样!
人卫健康 2023-09-08
随笔|方方:像草一样活着
作家联盟 2023-07-1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