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各地医疗机构陆续开展多种活动 患者看病更舒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05 07:11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安排,今年7月以来,各地医疗机构陆续开展“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力争用3年时间,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推动形成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按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应普遍建立预约诊疗制度。推广诊间、跨科、复诊等多种预约模式,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一定比例号源,发挥家庭医生在预约转诊、预约检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设计,缩短患者在门诊的滞留时间。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次就诊一次付费”。

建立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完善多学科诊疗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推广门诊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弹性安排门诊时间,满足上班、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

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解决影响老年患者就诊的“数字鸿沟”等问题。

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缩短呼叫反应时间。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中心建设。

加强住院患者综合服务,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推广普及分娩镇痛等疼痛管理模式,鼓励医院对闲置床位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全院床位集中管理、统一调配。

各地多措并举打通百姓就医堵点难点

今年7月以来,各地医疗机构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打通百姓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努力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

为了避免患者排队缴费的烦恼,四川绵阳5家市级医院推出先就医、后付费“信用就医”线上结算服务。年满18周岁且正常缴纳社保的人群即可成为签约用户。就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均由医院信息系统自动支付,医保报销部分实时结算。金融机构授予不低于3000元门诊信用就医额度,免息期最长56天。

患者王一涵:直接在医生那诊间就缴费了,然后直接凭二维码就去拿了药,为我们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时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60%以上的患者来自外地,做完手术后,大多需要长期随诊、复查。为让患者少跑腿,医院为复诊患者开设线上门诊,线上开药,快递送到家。目前,医院共有32个科室开展线上诊疗,三年来总计服务患者超过27万人次,占同期全院门诊总量的12%。

患者家属:非常便捷,差旅费上大大节省了,然后还有时间上面更加高效了。

为满足失能老年人、新生儿、孕产妇、术后康复患者等行动不便人群的居家护理需求,浙江构建“浙里护理”线上预约平台,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

目前浙江省共有397家医疗机构和2.58万余名护理人员备案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月均服务超1.3万人次。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就医停车难、电梯挤?这些实招硬招破解看病烦心事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21
各地小麦陆续返青 看科技如何促进增产增收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23
鄱阳湖南矶湿地数十万只冬候鸟开始陆续北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04
“刷脸”即可挂号结算 智慧医保系统给百姓看病带来这些便利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1-02
推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家门口”看病让群众更有“医”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8
最新评论